最近价值“观”这几个字,思考的比较多,在工作中,在生活中,自己做的一些事情,都在慢慢养成价值追问的习惯,这让我感觉自己最近变化很大。
前几天,投入了点注意力整理了下自己经常追问思考使用用的一些价值排序,发现自己在价值判断已经积累了很多排序了,例如:
表扬胜过批评、方向胜于方式、方式胜于方法、思辨胜于撕逼、价值胜于价格、成长胜于成功、长期胜于短期、连接胜于拥有、认知胜于财富、共识胜于我对、健康胜于有钱、有才胜于有财、练习胜于收益、主动胜于被动、机会胜于问题、刚需胜于自嗨、值钱胜于赚钱。
这样列举下去还有很多,我们生来求存,为了面对这个世界,让我们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我们努力,我们积极,我们乐观,我们学习,这些求存的方式方法,使得我们可以武装自己,让自己生存能力更强。
从周一到周日,7*24小时,同样等额的时间,不同的注意力分配形成了我们每个个体的成长差异,我们彼此都把注意力放到我们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投入上,也就形成了彼此不同的知识结构,最终成就了每个独特价值观的自己。有的每天打游戏,有的每天网购,有的每天练习客户,有的每天做产品。。。。。
其实“价值观“,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我们对于任何事物选择的判断条件而已。什么在我心目中重要,我就优先处理什么。这就是价值观所表现出来的表象。
经常听到很多公司的朋友问我,如何管理员工,才能够让他们自我驱动起来,提升工作效率,这个问题,就如同之前思考过跟小朋友打交道一样,很多家长喜欢把让小朋友进步的问题通过管的方法实现,这其实也是同一个问题,在他们心目中,管=达到自我驱动 目标的最好方法。
其实仔细追问下,这里有个假设就是目标和方法的关系,如果说通过管理能够让对方达到你期望的目标,那么固然好,但现实是很多人的自我驱动,自我进步 并不是通过别人的管理控制下完成的。所以说管也许并不是达成一个目标的好方法。
拿运动这件事情来说,很多人总是跟我说,格亮你坚持的很不错,你真能够严格要求管理自己。这是外界对我运动的理解。他们心底可能假设的认为了: 我每天运动=坚持的好+严格管理要求自己 的结果。作为当事人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我不认为这是坚持,坚持的本质是骨子里并不认同,也不是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就是自己管自己吗?
真要追问我能够自我驱动 每天持续运动,其实最核心的还是对运动的价值真正认同。自己之前就思考分享过,自己是从骨子里说服自己认同运动这事,并因此写了一个说服自己的列表,把运动带了的好处和不运动带来的后果列了出来,真正让自己认同运动这件事情的超值收益。
并且在自己持续运动过程中,也确实尝到了运动带了的高收益,每天投资半小时,就是给自己买了一天的好精神身体状态,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这样的好事真的不多呢。
而如今自己除了每天运动,还在每天写作,每天系统输入专业常识,每天记录注意力,这已经都成为了自我驱动的例行投入,同样自己现在也认同了连接,认知,成长等等这些价值的重要性,让自己能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果断决策的判断力,而这一切都不是自己管理自己的结果,而是价值认同,价值观形成的结果。
因此,要做到自我驱动,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靠管可能是不行的,前提还是要想办法做到价值认同,例如,目标价值对齐,例如激励,例如文化氛围,总之目的就是想办法达成一个共识:从心底里价值认同。
只要有了对同一事物彼此认同的价值“观”,认同价值的重要性,才能够做到自我驱动,利出一孔,力出一孔,这样成长效率和投入收益才会裂变。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