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式夸奖法
今天早上,紫华同学表现真棒!非常非常难得的,她在上课的时候坐直了,听课了。我趁热打铁,抓紧时间表扬她。再问到谁愿意当领读员,认真举手,我跟欣妍同学商量,先排上紫华,让她当这一周的领读员,让欣妍下周再当,欣妍很爽快地同意了。在这样的激励下,紫华居然坐得很好。
下课了,李老师特地从四楼下来,陪我一起教孩子们做早操。我又刻意把李老师拉到紫华身边,大声跟李老师说,紫华今天表现很不错,一节课都坐得很直呢!紫华肯定听见了,立刻把身体又坐直了些。李老师过去,摸了摸她的头。
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肯定,都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每个一年级的老师,都精通各种“彩虹式夸奖法”。
最近,我们在利用课前三分钟的碎片时间,练习安安静静地摆书、收拾桌面,坐直等候老师。所以,在表扬的时候,我也更加偏重这一方面。一进门,我就先环顾教室一圈,等孩子们安静下来了,再表扬刚刚就坐得很直的依诺、雨萱、安然、洪顺,给了安静叶子做奖励。在表扬的时候,不止表扬“真棒”,而是具体指出来到底哪里做得好,这样比单纯的表扬要好用得多。
我也试着让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对同学们进行评价。前几天,他们还只会表扬“真棒”,经过几天我的刻意引导,现在已经能说出这样的话了——
“我的同桌读书声音非常大,让我听得很清楚。”
“我要表扬他拼读得又快又好。”
“我的同桌读书的时候用手指着每一个字。”
“他读书的时候非常认真。”
“我想表扬他坐得很直。”
“虽然他一开始读错了,但是我提醒了一遍,他就很快改正了。”
这样具体的鼓励,能够让学生有明确的改进方向,也能让其他同学明白,什么样的行为能受表扬,一遍一遍地完成替代性强化。
晚上下班,我回家一边做家务,一边听孩子们的读书打卡。小择同学把打卡大概是当作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事,拿着小教鞭,很认真地去领读zcs,讲解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带“同学们”去找图片中的字母,教拼读,教生字,领读课文,把要做的作业,变成了一件他觉得很快乐的事情。小择的妈妈也是教师,我开玩笑说这是在录微课呢,家学渊源。
无独有偶,我想起昨天项冰妈妈发给我的视频,项冰在家里拿着粉笔,对着小黑板在“上课”。妈妈很有耐心地被教笔顺,配合孩子玩游戏,妈妈说,孩子写字母。这不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听写吗?但是,项冰沉醉其中,心甘情愿地被考,被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陪伴儿童学习时,花花心思,花花时间,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约定和完成约定
大概是最近数学课要用,孩子们都买了五彩斑斓的立体积木。那么好看的积木放在桌肚里,怎么能忍住不玩呢?昨天一天的时间,我就没收了两盒。
堵不如疏,今天,我跟孩子们约定:桌肚里的积木收起来,如果一节课都能忍住不玩,那我们就用大课间的时间玩上整整十分钟。
孩子们说话算话,一节课结束,没有一个在玩的。那我也兑现诺言,请大家拿出积木开始搭城堡。放飞着想象力的十分钟,过得真快呀。
不要向孩子的错误妥协
小A是一个脾气很暴躁的同学。昨天犯了错误,我让她妈妈在门口等着我。
沟通完以后,我照例开始夸奖孩子,说小A今天上课表现还是不错的,还拿到了一朵小红花呢。妈妈会意,也开始当面夸她可珍视小红花了。回到家以后,她还说明天要继续加油,再拿两片叶子呢。
说着,妈妈就推推旁边的小A,跟她说:“快呀,快跟老师说你明天要拿两片叶子。”不知道这句话到底为什么触怒了小A,她突然开始暴怒起来,歇斯底里的大喊道:“不要!”
校门口等着接孩子的家长挺多,这一声,引得好多人的目光都看过来。小A的妈妈无奈地跟我道歉:“老师,你看这孩子,就是这么犟。”说完就跟我道别,准备带她走。我却拦住了她妈妈,把她留了下来。
在我的印象里,这是小A第二次当着我的面哭闹了。第一次,是小A把美术工具包落在了教室里,妈妈让她回去拿,她冲着妈妈尖叫,拉住妈妈的手,顺势往地下蹲。还好,旁边同学也要回教室,就拉着他一起。有了陪伴,小A立刻不喊了,开开心心地跟着去。我猜,她其实是害羞。
这一次,她又冲着妈妈大喊,作为一个早就过了执拗敏感期的一年级小学生,这个行为就不可理解了。我大概明白了小A妈妈跟我抱怨的,在家让写字就是不写,让读书就是不张嘴的“犟”,是什么情景。
我不让小A走,一会儿站着,一会儿蹲着,拉着她的手,一遍又一遍,很温和又坚定的告诉她:“妈妈让你把刚刚那句话跟老师说一遍哦。来,我们一起说。”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小A妈妈明显着急了,不住地跟我道歉:“老师,你工作这么忙,我真是给你添麻烦了。”接着,她试图给小A找一个台阶:“那我们改说一声老师好,就三个字,说完就能回家了。”我又冲着她摇摇头:“小A妈妈,刚刚的要求不能改,我相信小A平静一下,一会就能说出来的。”
于是很戏剧的,我们三人就站在学校门口,足足僵持了30分钟。中途,小A不停尝试,往妈妈怀里躲,大哭,尖叫,打妈妈,往地下瘫,怒吼,这一次妈妈都没有再妥协。最终,小A终于冲着我喊出了这句话:“老师,我要两片叶子。”
为了鼓励,我改紧抱起小A。妈妈赶紧也夸奖,你看,不是做得很棒吗?来我们再把这句话说一遍。看到小A明显要发作,我赶紧拒绝了妈妈,跟他说,刚刚要求说一遍,那现在我们就不往上加了。
因为,这三十分钟,对于这个平时很犟的孩子来说,一定是一个煎熬。说出这句话以后,他也并不会感到很轻松。短时间内,她会很愤怒。这个时候如果突然加码要求再说一遍,他可能会觉得很崩溃,又会回到执拗的局面。
晚上小A妈妈又在QQ上跟我道歉,说耽误了我时间,今天真是谢谢。怕她多心,我也跟她又解释了一下,今天让他下不来台,不是因为这句话本身很重要,而是想让孩子试图去明白,靠哭闹抵赖,犯犟是没有用的。因为,小A在学校里对老师言听计从,而家长在身边就非常容易有情绪问题,那可能家里曾经存在着他哭闹反抗就妥协了的事例。
而这样妥协的次数越来越多,孩子也就越来越犟。而一旦她慢慢开始发现,家长不会因为她的哭闹觉得丢脸就匆忙妥协,这样的事情多重复几次,孩子可能慢慢地就能纠正自己的行为。
其实每次这样当面跟孩子发生冲突,我一边行驶着老师的惩戒权利时,一边又真的很担心家长不理解。遇到能理解又愿意配合着在家里也不妥协的小A妈妈,我也是很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