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衡是一个传奇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他在天文、历法、地理、文学、政治方面都有非凡的成就。尤其在文学方面,张衡造诣极深,影响极大,他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时代的开创性。所以,本文试着从他的诗赋作品《二京赋》《归田赋》和《四愁诗》着手,逐步了解、总结张衡在文学史上的开创性和影响力。
关键词:开创性 《二京赋》 《归田赋》 《四愁诗》
张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精通天文历算,为人熟知的地动仪是张衡科学上的重大发明。然而,作为一个文学家,张衡是汉赋四大家之一,精通诗赋,他的诗赋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意义。或许有着科学的视角和开阔、创新、综合的思维观念,张衡的诗赋作品不只是承前启后的价值,更具有开创性和重大的影响力。
张衡具有开创性的作品主要有散体大赋《二京赋》 、抒情小赋《归田赋》
和新骚体诗《四愁诗》。其中承袭了西汉大赋巨丽之美的赋作主要体现在《二京赋》上,然而,这也是一篇写有新意,突破旧的模式的创新作品。《归田赋》在赋体演变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不仅引发了汉赋抒情风格的转变,也开启了归隐、田园文学的主题,同时也标志着骈赋的出现。因而,可以说《归田赋》是赋体文学的一个转变,有着重要的地位。《四愁诗》多用七言,是一首七言的骚体赋,对后世七言诗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因此,本文试着从这三篇代表作中探究他在文学上的开创性。
《二京赋》
《二京赋》包括《西京赋》和《东京赋》两篇,创作于张衡初入仕途时,洋洋洒洒七千余字,张衡极力描写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的繁盛,其结构之宏伟,气势之磅礴,创作了“长篇之极轨”。这篇大作,可以说是汉大赋的绝唱。
张衡写作《二京赋》,虽有意模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两都赋》大赋气势,但也有青出于蓝,务求“出于其上”的创新之处。《二京赋》比之前的大赋,主要表现三个方面:其一,汉代大赋铺陈扬厉、恢弘肆意的风格,张衡虽有继承,也有发展,他注重描写新鲜事物,如都市商贾、侠士、辩士的活动以及杂技和角逐百戏的演出情况。表现文人士子的创作开始自觉地关注民间百象,不再只是停留在珍器、珠宝、美玉、宫室、音乐、美景,也不再只停留在宫廷,宗室上。其二,《二京赋》中规讽方式的转变和议论说理的引入。汉代辞赋历来提倡“规谏”,方式含蓄,比较隐晦,因而很多时候,往往因过度隐晦,过多歌颂而不能发挥规劝作用。而《二京赋》规劝切直、中肯,引入叙述直接、露骨,能起到警示和规劝的效果,所以张衡比较突出的打破了“以颂为讽”的规谏特征,比较契合现实,体现了赋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人规谏的义无返顾。此外,《二京赋》在叙述中引入议论说理,使赋作更充分、自觉的成为赋家评论时事,抒发议论,表达观点的方式和途径,更好的发挥文人进言谏言的作用。这在《东京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今公子苟好剿民以偷乐,忘民怨之为仇也;好殚物以穷宠,忽下叛而生忧也。夫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蘗载。臣济奓以陵君,忘经国之长基,故函谷击柝于东,西朝颠覆而莫特。这些议论、抒发并非空论,是针对当时统治阶级生活日益腐化、堕落,社会阶级斗争、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而发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因而,《二京赋》既是一篇汉大赋的总结之作,又是一篇具有开创性的创新之作。
《归田赋》
不同于《二京赋》的恢弘磅礴,张衡的《归田赋》是一篇只有200余字的短篇小赋,创作于张衡晚年。当时,汉朝国力由盛转衰,官僚贵族崇尚奢侈,宦官专政,政治黑暗。张衡虽有才能、抱负,却无法施展。在朝为官时,他正直敢言,却遭佞臣谗毁,不得重用,因而,心情郁抑。于是,他便有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想法,正如开篇所写:“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归田赋》整篇结构短小、灵活,语言清丽、平易,是汉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的关键。可以说,在文学史上,《归田赋》是张衡总结了汉大赋的抒情艺术和弊病之后,开创了抒情小赋的新局面。从赋的篇幅来看,张衡以前的文坛,主要由大赋垒建而成。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辞藻华美,宏阔磅礴,是汉大赋的代表,可谓“苞括宇宙,总揽人物”,这种宏丽巨衍的文风,铺张扬厉的艺术特点也是文人们普遍追求的,也被统治者所提倡。但是,这种大赋极少抒发文人感情,表达自我主张,使抒情文学在汉赋中处于沦寂状态。而张衡的《归田赋》,语言平浅清新,毫不雕饰,哲理议论也不像序志赋中那样繁杂,内容抨击时事,抒发郁抑心情和抱负无法施展的苦闷,使感伤的情调布满全篇。所以这篇赋代表着新的抒发赋家内心情感,愤慨的抒情方式,引发了汉赋抒情风格的转变,自此,东汉的抒情小赋不断出现。
其二,《归田赋》是第一篇专题描写退隐、田园志趣的作品,在赋史甚至是文学史上有开启隐逸、田园文学主题的作用。如最后一段:“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廻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抒发了张衡对道家清净、闲适生活的向往,代表着文人们开始把目光从庙堂、都市转移到田园、山水,因而开启了后世归隐、田园诗的先河,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兴盛有重大典范作用。
其三,《归田赋》讲究对偶,有骈俪之风,如:“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对偶严格,句式整齐,标志着骈赋出现,对魏晋时期骈体文的流行、成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具有开创性。
因而,《归田赋》具有多方面的开创性,不仅标志着汉赋抒情方式的转变,抒情小赋的出现,还引发了归隐、田园的文学主题和骈俪之风,是文学史上的创举。
《四愁诗》
《四愁诗》也是张衡晚年感于政治黑暗而作,《文选》选录此诗,前有序文:“时天下渐弊,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这是一篇新骚体的七言诗,全文由七言诗句组成,在文学史上出现较早,广为传颂,所以,对后世七言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而最先正式创作七言诗的是魏国的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现有的第一篇文人创作的完整的七言诗。对比《燕歌行》,《四愁诗》抒情较为含蓄、委婉,诗人运用香草美人手法,继承骚体诗特点,抒发四处寻找美人而不可得惆怅、哀愁。此外,较之《燕歌行》的七言诗,张衡运用较多的语气词和虚词,如“兮”,“之”,因而不是成熟的七言诗,但却初具七言诗的模型,对七言诗的出现有重要作用。
《四愁诗》在修辞、抒情、风格上,独具特色和典范。张衡分别列举东、西、南、北的一个地名,然后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抒发不可到达的苦闷情志,方式新颖,不仅可抒发内心为理想上下求索、孜孜不倦的探索,不懈追求精神,可又淋漓尽致地将求而不得的苦闷、压抑、哀愁融入其中,可谓构思奇妙。
《四愁诗》多为古人乐道,清代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说“心烦纡郁,低徊情深,风骚之变格也”,又说:“五噫四愁,如何拟得?后人拟者,画西施之貌耳。”可见,《四愁诗》更有着楚之风骚的风格,又情真意切,入木三分。
总而言之,张衡不仅是一位作品的所有者,更是一位开创性的前瞻性的伟大赋家。他的《二京赋》 《归田赋》 《四愁诗》独具匠心,新颖独特,它们既是一个时代文学的总结,又开启了另一个时代。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魏晋时产生的七言诗、归隐田园诗、骈体文都在张衡作品的召唤下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兴盛。因而,张衡的文学作品因其开创性在文学史上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2011
【2】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2010
【3】孔英民的《论张衡<二京赋>的规谏方式新变》
【4】汪祚民的《张衡与抒情小赋》
【5】冯晓莉的《从<二京赋>到<归田赋>——论张衡赋作文体与题材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