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部分为吐槽碎碎念,想看“干货”请直接下拉。)
初读Scalers的文章是在去年。
当时刚考完三笔,虽然累得脑子发晕,还要马上拖着行李往火车站赶,但心里却很轻松愉悦,就跟打了胜仗似的。可天知道,那次考试我几乎是半裸考,备考过程全是水,到最后一个月几乎停止看书。 但走出考场后心里却真的满是成就感,看其他路人时都恨不得用鼻孔俯视他们。
为什么?因为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啊!
你们这群凡人还在庸碌度日,而本人已经在往更高的方向努力奋斗了。如此不流于俗,如此积极进取,如此一往无前,简直都快把自己感动哭了。那感觉,真是走路都在飘,膨胀得哟。
在火车站候车时,刷刷微博,看看大家的考试情况。然后,不知道从哪里看到一篇文章的链接,题目就让我眼皮一跳。然后戳开。然后,脸肿了。
是的,就是Scalers的文章,标题我一辈子都记得——《要持续行动,不要自我感动》。
当时看完一遍还被虐得不过瘾,一口气看了三遍,脸也被打了一遍又一遍。而且好像条件反射一般,之后每次看到这个标题就会忍不住把文章翻出来再看一遍。(是的,我刚才又去看了一遍。)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很多人开始把Scalers当成老师当成偶像时,我却在每次提到他时都忍不住有点牙根发紧,咬牙切齿的感觉。
这个“仇”,就这样结上了。
之后倒并没有开始大规模刷文,因为我记仇啊,我怕脸痛啊。只是了解了一下Scalers的写文情况,还知道了他的成长会。目前还没加入成长会,因为我还在记仇啊——开玩笑的,因为今年之前已经报了其他学习小组。明年或许就会加入,成为编号之一了。
鉴于S君的登场如此浓墨重彩,以至于知道他出书后第一时间就买了,知道他要开始全国乱窜巡讲后第一时间就报名了。线下活动部分以后有时间再来聊聊,今天主要说说这本书——《刻意学习》。
《刻意学习》,我看到这书名的第一反应也是吐槽。因为前不久才看完那本很畅销的《刻意练习》,而这书名又很有蹭热点的嫌疑。
其实他自己也吐槽过这个,不过市场行为,为了多卖几本,可以理解。看过书的人都会知道,这书其实还有更合适的名字,持续行动,也就是它的副标《持续行动让你人生逆袭》。所以这就是传说中的,主标负责夺人眼球,副标负责出力干活么?(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
书中内容是S君自开始持续写作以来的文章精选,不再是松散篇目,而是按照一定逻辑排列成章,并且有一些补充。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本新书,不如说是S君对自己这三年来形成的思想体系的汇总。
S君的文章少故事,多论理,擅长用一层又一层的逻辑推理,把一些你知道但说不清楚的道理给说清楚了。这是最为吸引我的地方,但似乎也是饱受他人诟病之处。或许大家都习惯爆款鸡汤文的调调了吧,突然正儿八经带你烧烧脑就受不了。我却是一看要开始讲故事了煽情了就忍不住开始快进那种类型,多看两篇就干脆不看了。只想大呼,鸡汤兄,你就饶了老夫吧!
S的文章可以称为烧脑,一方面是经过几年的写作积累,他的论理深度会比普通人更高一层,另一方面,某一个观点他能做到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所以看他的文章,不仅仅可以从议论结论中学到东西,也能从论述逻辑中有所收获。
书里提到了很多关于学习和成长的概念及方法,现列出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试做阐述。
一、N阶持续行动者
现在有很多在线学习活动,标题看来走的都是时间养成路线,7天,21天,30天,100天,等等。我自己的在线活动之路就是由这些内容起步的。不可否认,在完成了第一个100天后,心里的成就感确实很让人膨胀。
可是有一天,突然有一个人跳出来告诉你:不,100天只是起步而已,你还应该有1000天,10000天,甚至更多。
这就是S的N阶持续行动理论:以10为底数,N为幂,10的N次方代表能够持续行动的天数。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一阶,10天。
一时激情的行动,待激情退去就很容易懈怠,直至停滞放弃。这是因为执行力不够。
二阶,100天,三个月左右。
初尝持续行动的甜头,但其实刚刚入门而已。虽然能积累一定经验,但若止步于此,又将被打回原形。
三阶,1000天,三年左右。
正式成为持续行动者。
以往也坚持过一段时间,但老是没有改变?那很可能是因为坚持的时间还不够。但当你把自己行动的时间单位提升至“年”,而不再是“月”,甚至“天”,改变就更容易看见了,格局也由此打开。
成功的持续行动,表示自己已形成惯性思维,这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能让事情做起来更省时省力有效率,另一方面却也是限制,过度依赖反而会局限可能性。所以在行动中需要适时调整,策略也好,认知水平也好,都要随着行动量的增长而提升。还要注意,过度强调调整就会陷入灵活性的陷阱中。
“灵活性往往最容易出现在半途而废的时候,有些人明明是做不到,却说是为了灵活和自由,从而心安理得地放弃。所以生活中你总会看到一些人能为每一次的放弃找到理所当然的借口。”
S君如是说。
四阶,10000天,30年。
个人而言,30年都相当于半辈子了。若能坚持做一件事情三十年如一日,当成大家。这有点像近几年经常提到的“工匠精神”。与其说是打磨技艺,不如说是在雕琢时间。
社会而言,30年可以让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发生变化。现如今科技进步让社会发展也成倍提速,30年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早已无法想象。苹果手机或许都出到38版了,但更可能已没有苹果了,甚至没有手机了。谁知道呢?
继续加幂。五阶,300年,行动主体已不再是个人,而是群体,比如家族、企业、政权等。六阶,3000年,以文明为发展主体。七阶,30000年,人类史。
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时还是挺震撼的。我们常说时间无限,但自己的时间格局又往往局限于很小的范围。如果能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再回头审视我们的生活,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看清眼前风景的意义。
另,突然发现读牍小组似乎一不小心就奔上了持续行动这条路。最开始的规划并没有考虑时间这一项,而是准备了很多阅读主题和备选书籍,只是想要构建各个学科基础知识框架。到现在,心理学和哲学完成了,经济学也即将结束。虽然一年只完成三个主题,但啃的都是硬书。看似缓慢,如果以年为单位来看这进度,似乎就很合适了。如果真能坚持下去,真能升阶为三阶持续行动者。当然,阶不阶的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行动。
二、强即时反馈是一种毒品
所谓反馈,是指给出刺激后希望能接收到对方的反应,由此可以分析自己行为的效果以及对方的态度等等。强即时反馈就是将这一过程无限缩短。自己说出的话,希望对方能马上回应,一秒都不要耽误。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对强即时反馈的需求也越来越能得到满足,几乎达到有求秒应的地步。但也让我们陷入对这种现状的习惯中,变得对所有事情都想要求有强即时反馈。淘宝下单后,就开始天天刷物流,如果三天送到会嫌它为什么没有两天就到,如果隔天送到也会觉得要是能当天能到手就好了。手机app上一出现小红点就想去戳开,朋友圈有更新就想去刷刷,有了评论更要第一时间马上看到并回复。于是有了所谓手机上瘾症。
那些一直刷刷刷而且停不下来的表现,都可以归结为强即时反馈;那些想要付出后马上得到收获的表现,也是对强即时反馈的追求。
但是,强即时反馈跟持续行动是相悖的。就像前面所提到的N阶持续行动概念,要有真正的成长,就要不停地付出,步步升阶。要学到成系统的知识,就要耐下心来一个一个通关。每个关口都是一个boss,你不可能一招制敌,而需要持续输出伤害。但是这个过程又是内隐的,你可能无法直接看到boss的生命值到底还剩多少。所以你能做的,就是不停攻击攻击再攻击,直到它倒下。如果屈从本能,只想要快速的收获,放两招后看着没反应就不管了,那就等着被boss灭掉,game over吧。
阅读也是如此。现在有很多关于快速阅读的书籍和课程,本能上对此就有些反感,因为总觉得读书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一本书,从当中挑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看看就行,就不叫读书,顶多也就算碎片式地看文章吧。书能成本,重要的不光是知识点,还有作者暗含其中的思考逻辑。这个是必须将全书看完才能有所体悟的。快速阅读的方法可以用在某些工具类的书上,若是真正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还是耐下心来慢慢读吧。
一句一句一章一章地过,是为“磨书法”。觉得这个方法很适合读牍小组。因为看的都是大部头,之前还担心过会不会战线拉太长。现在看来这样的方法是正确的,甚至每本书的时限还可以再放宽一点,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磨一磨书中内容。嗯,准备调整下规则了。
三、要持续行动,不要自我感动
关于这一点,不想多说什么,直接上文吧。给你们看,我也跟着再看一遍。
Scalers:要持续行动,不要自我感动
看评论,有人说S君的文章通篇鸡汤言之无物,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直接教给你应该怎么做的东西。
对此我是震惊的。
鸡汤?你家鸡汤长这样?麻辣鸡汤差不多,喝一碗辣死你。
没有干货?都快把自己整个脑回路复制粘贴过来了,还要怎么干才叫干?明明整本都是行动指导,简直就差在脑门上刻上“干货”俩字了。
不过,各花入个眼,其他学习大牛的文章我也吐槽过不少,只能理解为不同频吧。
所以,如果看完这篇文章后,让你对S君的理论有了兴趣,是我的荣幸。而在了解后,不管是接受还是嫌弃,都欢迎来跟我讨论一番。
因为对于S君我也是积累了很多槽点的。比如说,喜欢把年龄挂在嘴边的S君,你有没有想过,对于年纪比你大的同志来说,你每提一次年龄就是在他们心上插了一把刀啊。
壹柒〇玖〇陆 篇〇壹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