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起,爆款文成了流行。
爆款文让人“一眼入局”
1.心动的标题
举个例子,你是不是常看到这样的文章题目:
《远离你身边的“XX婊”》,我的天,原来我身边还有这样的存在,我需要进去鉴定一下是否有它说的那种“婊”;
《三年XX万这样赚,你也可以》,天上掉下致富经,最怕辛苦攒钱的人是不是感觉看完此文就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捷径?
《男友这样做,绝对不爱你》,嗯嗯,我必须点进去,看看我家那位是不是这样的,不能白瞎了我的爱情!
爆款文的首要特征就是“一眼入局”,足够吸引你,一看标题让读者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嗯,于我心有戚戚焉,便也就点了进去。
说个不恰当但生动的比喻,就好像古代青楼女子拉客的把戏,“来来来客官,看女魁脱衣”,是不是够诱人,够刺激。
2.或有干货或有情绪
有些爆款文,之所以成为爆款是因为真材实料有干货,讲道理、谈人生,读者确有所获。但,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爆款文,仅仅是为了赚取流量和点击,为“火爆”而“劲爆”,恨不能加上一句“不转不是xx人”,“不转死s家”,这种文意图明显,可总有人会上当受骗,浪费时间。
还有些爆款文,专攻女性八卦又敏感的神经,让人看过欲罢不能。心里还要想:是的是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煞笔”“婊子”“瞎子”。他们都奸懒谗猾,嬉笑怒骂,劳资心里老早看不惯了,这种文是不是正在某些人的下怀。
“标新立异”,是许多爆款文的外壳;只是,速食很难吃出健康,爆款很难充满营养。
我自己:无心插柳的爆款文带来的积弊
我曾写过两篇爆款。
一篇是《驳:寒门再难出贵子》,我文章的本意是想厘清何谓寒门,何谓贵子?大清都亡了几百年了,居然还有人鼓吹贵族、门第,虽然我也知道阶层的流动与固化,但没必要将此无限放大,引发读者焦虑。所以我那次发文仅仅是为了搞清楚“寒门”和“贵子”的定义或者说是操作性定义。
结果,此文一出,点击量快速破千,评论过百,大家纷纷站队。有嫌我嘴欠的,说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也有跟我掰扯统计学的,摆数据讲道理;但更多的是吃瓜群众来打卡露脸表示支持同意的。
细细看完评论后发现:留言里占比最多的围观群众,却是最“无脑”无聊的。
说我酸的,证明他起码认同“寒门难出贵子”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起码人家有立场有思考;
跟我掰扯统计学的,嘿嘿,我们是本家,大学四年没少学统计,来来来,正好聊聊这些统计数据的问题;
所以,我最遗憾的是那部分打卡围观的人。他们或许是出于对我文章犀利表述的赞同,或许是出于对“为反驳而反驳”的支持,或许是感到了“同仇敌忾”的解气,但无论那种,都让我感觉遗憾,因为围观打卡这种无聊事,浪费的是自己宝贵的时间。
本来,碎片化阅读已经扰乱了我们的阅读习惯,打破了我们的阅读模式,甚至还拉低了一部分人的智商、分辨力和建构化思考过程,结果还有一部分人迷上了围观看热闹,忽略了思考的阅读,能有什么营养?
另一篇就更“爆”得更匪夷所思了。
本来我发帖为了是抒(xuan)发(xie)自己的感(qing)情(xu)。因为不舒服某人“怼”别人的评论,而且他还污名化了一帮无辜的人,所以手贱发帖,但没指名道姓。
可是,就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不仅在我的帖下评论——“看着就解气,支持”,“我也想说他来着,没敢,支持你”,“就喜欢看这种犀利撕bi”……然后,又引来了一群不明就里的人,组了个“观光团”跑去人家帖子下“煽风点火”。嗯,成功让我和我的文火爆了好几天。
结果,对方发帖攻击,谩骂恐吓,直到管理员发现对他禁言。此事让我反思:日常里的网络暴力,是不是就像这样一点一点激起来的呢?
你一言我不语,ok没问题;你不言我不语,ok也没问题;但恰好,你一言我一语,就容易碰出“火花”,就像东北那旮瘩说的,“你瞅啥?”“瞅你咋地”,ok,大兄弟来干一架吧!
爆款文背后的逻辑
吊诡的是,很多人明知有些文无营养无新意,但却偏爱看,尤其是那些或“犀利”或带有“戾气”的情绪文。
就像嗜糖的人,明知多吃甜食不好,因为糖分和热量过高,对人体代谢不好,影响健康,但就是管不住嘴。有一个解释是:甜食里的糖分会激发身体释放多巴胺(一种引发快乐的激素),人们吃后感到快乐和放松,而且神经会留下记忆,知道吃甜容易高兴,于是渐渐形成循环:吃糖——神经兴奋——开心——再吃糖。我在想,有些人喜爱看爆款文,是不是也有这么个“吃糖”逻辑:看爆款文——轻松/解气——满足私欲——又看爆款。
撩拨情绪,是许多爆款文的内里。只是,这文仍旧没有意义。
因为我发现,我刚才提到的第二篇文就是纯粹地抒发个人情感的无干货唠叨帖,可大家却看得过瘾,纷纷留言,这其中有很大一波都是“敢怒不敢言,借我帖顺道出出气”的人。说实话,我的文重来不为出气、解气,或“以正义的名气消灭你”,但最终,却有意或无意地毁了写文初衷,成了他人的谈资和“武器”,我很遗憾。
如今,人人不离网,网络就是小社会,网络里也有人际,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误会或冲突。所以我告诉自己,以后要谨言慎行,本就不会为了点击、夺人眼球去写什么爆款文,同样也不再过多的掺入私人感情,以免误导或误伤。
也许,以我的水平,抖巴点自认为的理财干货并不能引人注意,但却是我写文的本意和兴趣;而为流量、利益而写的爆款文,我宁愿舍弃。
我是x一一,一位认真码字,梳理理财干货的小主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