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校的安排,昨天听了两节初三历史学科的复习研讨课,一节是马琳老师,另一节是李新杰老师。学生到了初三年级,不再像初一初二低年级学生活跃,再加上是复习课没有新内容,学生不会再像学习新课那么积极主动。那么如何让复习新鲜生动又有效,我从马老师的课堂上找到些办法。
一、根据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要求和及时提醒。出示学习目标前,课件出示了中国近代史的时间序列表,马老师提醒“抬头看”。出示学习目标后,“张嘴读”,并强调学习目标中红色字体和蓝色字体不同的要求。出示第一个材料一、二、三后,“用最快的速度读,读完后可以同桌商量“。出示蒋介石致电毛泽东的电文,“试着读,张嘴,看能否读懂”。出示第二个材料题后,“瞪大眼睛,自己读,一遍不行读两遍”;“把关键词圈出来”,“不用写,划下来,拽上箭头到第一问号上”。到三大战役这部分内容, “一边划,一边读”;“看着地图说一遍”;“练练字,写‘型’‘捷’,眼睛、手要跟上”…….整节课,学生按照马老师的指令提示完成复习任务。
二、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如果复习课只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就上成了简单的“重复课”。马老师将课本内容精心设问,每一快内容都是从问题入手,比如复习重庆谈判这部分内容,从蒋介石致电毛泽东的电文和《中央日报》主编的一段话让学生分析蒋介石是诚心诚意吗?真实目的是什么?学生看到材料和问题积极思考,老师巧妙点拨,帮助学生系统复习了所学内容,并适当拓展和延伸。
三、直击中考让学生明确复习方向。下学期初三的学生将迎来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一轮复习。马老师为了能让学生了解中考的方向,在设计问题时充分体现考点。比如给出重庆谈判的图片时,先问学生“如果把这个图贴在试卷上,会考什么?”先让学生自己提出哪些问题,然后马老师再说明考试考得题型和内容。再比如在出示三大战役的地图时,马老师就问如果地图只截取一部分该怎样答题,学生回答后马老师强调中考就这样考过。通过学生提问题和中考题比较,学生更能分析如何将所学和所考进行结合,将一个个知识点变成正确的答案。
以上是我在马老师课堂上学到的,一节课45分钟感觉还没听够就下课了。总之,要想复习课不枯燥,我们老师要勤于思考,增强探究意识,定能为学生开辟学习和思考的蹊径,使其带着几分新奇、热情和睿智,让枯燥的复习课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