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听书笔记。
当全世界都在告诉我们要努力拼搏,要在某一个行业里做到最专业的时候,有一个人却说目标是属于失败者的,做到一般也可以成功。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畅销书《呆伯特》漫画的作者-史考特·亚当斯,同时也是一位职业演说家,一场演说费用就要80万美元。显然,亚当斯是一位成功人士,但他却在《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这本书里告诉我们一个样样稀松的人也能获得成功。
刚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也很差异,大部人的思维是“样样皆通,样样稀松”,显然亚当斯不属于大部分人,芒格经常说要反过来思考反过来思考,亚当斯就是反过来思考的那类人。
亚当斯作为漫画家,他的画画水平其实并不好;作为演说家,他在社交场合也不是最有趣的那个人;身为作家,他的写作能力也不是特别好。他是怎么获得成功的呢?他的成功方式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接下来一起看下亚当斯的核心观点。
目标属于失败者
以目标为导向的人,在实现目标之前,心理状态一直处于下行期,通俗一点说就是有失败感,为了跟失败感作斗争,就需要做心里暗示,暗示自己这种感觉是一时的,目标实现之后就不会有了。当目标实现之后,你的愉悦感反而没有期待的那么持久,你会陷入空虚感,接着会寻找下一个目标,周而复始,越活越不快乐。
既然目标是为失败者准备的,为成功者准备了什么?答案是系统。乍一听,不是没理解,没关系,举个栗子。一个月受10斤是一个目标,每天坚持吃营养餐坚持运动20分钟就是一个系统;目标参加下个月的马拉松,这个月开始每天跑10公里就是一个系统;计划3年赚100w是个目标,连续创业就是一个系统。
很容易理解吧,目标是具体化的,系统是每天都需要做的事。
刚毕业的亚当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一位商人,这位商人告诉他“找工作并不是在你需要的时候才应该做的事,而是一件永不止息的事情,你最好的赌注是一直都在寻找更好的工作”。有点拗口,简单来说就是,工作不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是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我认为这里说的更好的工作就是自己一辈子愿意做的事情。
这是亚当斯第一次产生“应该有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目标”的想法。后来亚当斯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在观察目标导向型和系统导向型的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他发现大多数成功者都是系统导向型,很多投资者买股票的理由是希望它今年翻倍,而巴菲特只会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出手然后长期持有。
目标带来的结果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在我看来,还有一种结果就是不成功,而系统没有所谓的成功失败,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总有一天这个系统会让你获得进步。
亚当斯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亚当斯一直都在有意识的追求一种管理机会的策略,让运气更容易垂青自己。亚当斯管理机会的方式不是拉近与运气的距离,而是为运气的到来扫清障碍,从而提高成功的概率。
障碍分为三类:存活障碍、时间障碍和竞争障碍。
1)存活障碍,就是你在这场成功游戏中待的时间越久,运气降临到你身上的机会越大,假如一项事业的生命线太短,机会来了也爱莫能助。绕开职业陷进,识别生命线较长的事业是关键。假如一份工作需要你出卖大量时间,又不能给你带来光明前途,这样的工作就是职业陷阱。
亚当斯也遇到过两次职业陷阱,但是他在大学就想明白出售时间的职业发展空间很有限,最好能创造、发明、创作出某种有价值的产品,而且是能轻易复制的。后来他开始了一些有创造性的私人项目,每天早晨4点起来画呆伯特的手稿,第二年就把这个漫画卖给了几十家报纸。漫画成功之前,亚当斯也经历了不如意但他从没气馁,这跟他是系统型导向有很大关系。写到这里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经历职业陷阱,但是我有信心能走出来。
2)时间障碍。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大部分人被工作、孩子占据了大把时间,亚当斯却同时能做好漫画家、作家、企业家三种职业。亚当斯的秘诀就是简单化。周日和朋友出去吃饭看电影就只干这两件事,不要想着去吃饭的途中把衣服也送去干洗。
《呆伯特》漫画也是简单化的体现,大部分内容是两人在对话,背景是空白的,动作和表情都没有太大变化,改一改就会成为另一幅作品。这种简单化恰恰是他可以追求的结果,这样他就有时间去写书、去做别的事情。
3)竞争障碍。不管你多么优秀,你的身边还有比你优秀的人,那怎么缩小竞争范围呢?学会控制自我意识。很多人会因为害怕出丑、尴尬,就望而却步,运用策略,克服尴尬,你就缩小了竞争范围。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成功公式的,明天再更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