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过最安静不受打扰的四年,那就是我的大学,但也是最孤独难过的四年。
从我入住大学开始,一种极度不安全感就始终伴随我左右,在同龄人兴奋于终于有舞台大展宏图的时候,我退缩在角落,没有参加任何社团,没有加入任何组织,没有竞选班上任何职位。对我来说,每天能够平静而不被打扰的度过这一天,就已经消耗掉我大部分的勇气了。这一切,也实在没有人可以说。同学眼里,大概我只是孤僻、高冷、不合群。其实只有我知道,是因为我太恐惧社交,太害怕被关注了。你能想象得出,在路上碰到班上同学,尴尬的打个招呼的那瞬间我都想撒腿逃跑么?
但是正因为我的“孤僻”,我获得了最澄澈,最安宁,最自我的四年。在聒噪的校园里我有一个小小的孤岛,那是我与世隔绝的净土。是我的床,我睡在上铺,从大二开始扯了一块蓝格子布当做床帏,从此这一平米多一点点的地方成了每天补给心理能量的地方。知乎上曾有一个人用漫画很形象的描绘出内外向的区别,外向的人可以通过社交获取能量,可是对于内向的人而已,社交是非常耗能的,往往他们需要通过独处来补充消耗的能量。我就躲在床帏背后,带着耳机,与世隔绝。白天不得不面对的事情让我疲惫不堪,譬如我害怕的体育课,譬如班级活动(虽然除了要记名字的我都逃了),譬如永远躲不掉的人际接触。我半躺着,靠着栏杆,塞着入式耳机,从此周围发生什么全都与我无关。拿出纸笔或者平板写下内心感受,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已经开始了自我分析。又或者看一些关于成长的书。这样的安静总是让我精神焕发,好像之前所有的疲惫一扫而过,往往我会主观感受到眼前的世界变明亮。那不是一种开心的感觉,而是很宁静,很安然,很喜悦,很感动的感觉。大概就是电充满的感觉(?)。
因为在本地读书,所以只要有时间我都回家,其实并不是多恋家,而是想逃离这个孤立无援的地方。这样的任性很显然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后果,比如出了班级我认识的人不超过十个,比如前三年我身边真没什么走得很近的朋友,比如我很难过的时候身边是没有什么人可以说的,比如我没有混社团的经验、根本没有培训社会经验的机会。但是幸运的是毕业后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因为我考了研,没有人再会关注我大学有没有加入学生会,而读研后有大把训练社会功能的机会,此后我性格也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很能和不熟悉的人聊天,也不再惶恐认识陌生人。
因为回答过一个问题,知乎上总是会有人私信问我很内向,怎么办。这样的信息看完就被我忽略了,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他此时此刻的煎熬我能看到,甚至还能回忆得起,可我此时此地的不受煎熬也是真实的感受,但是你要问我是怎么从彼岸到此岸,我就做不到了。
《盗梦空间》里Cobb问Ariadne:你还记得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吗?
A:我是……(梦里记不起来梦是怎样发生的)
现在“对人恐怖”不再是我日常的主题,但我正在寻回我的孤岛。出于一种无论和谁交往,无论做什么来填补都如影随形的空虚感,而我不再想找几个特殊的人来填补我的空洞,我用文字打造了一艘小船,它将带我重回到孤岛。
我窝在床上,塞着耳机,敲着键盘,看着明亮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