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三、教教授(分二科) 巳一、徵【云何教教授?】 這下面是第三科「教教授」分二科,第一科是「徵」。怎麼叫「教教授」呢? 這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巳二、釋【謂從尊重、若似尊重、達解瑜伽軌範親教,或諸如來、或佛弟子、所聞正教,即如其教、不增不減教授於他,名教教授。】 「謂從尊重」,「尊重」是誰?就是你的和尚,就是你的和尚是你所尊重的。「若似尊重」就是和你的和尚相似的人,叫做「似尊重」;或者你和尚的同學,那麼就是「似尊重」。或者說這個「尊重」也包括了戒和尚、包括羯摩、教授都是「尊重」。「達解瑜伽軌範親教」,這句話是解釋這個「尊重」和「似尊重」。這「尊重」和「似尊重」的這些人是什麼樣的人呢?是「達解瑜伽」,就是他們通達了什麼叫做「瑜伽」,就是修止觀的相應的這些方法,明白怎麼樣修學聖道;這樣的「軌範師」和「親教師」,「軌範」就是阿闍黎,「親教」就是和尚、烏婆陀耶。所以前面那個尊重和似尊重,就是「軌範」和「親教」這種人。「或諸如來、或佛弟子」,或者說「尊重」、「似尊重」就是指佛說的,或佛的弟子,「佛弟子」這一切得聖道的這些人,或者是阿羅漢、或者是大菩薩、得無生法忍的大菩薩,「或佛弟子」。 「所聞正教」,就是你從這些尊重、似尊重這裡所聞的「正教」,從這裡所得到的「正教」。這前面已經解釋過,什麼叫做「正教」?就是長行重頌並受記、孤起無問而自說……就是這十二部,這是「正教」,「所聞正教」。「即如其教、不增不減教授於他,名教教授」,就是這個尊重、似尊重這些人,也就是軌範師和親教師從佛那裡,或從佛弟子那裡所聞正教,「即如其教」,即如於佛陀和佛弟子所教授的這些佛法,「不增不減教授於他」,你也不要增加也不要減少,這樣子來「教教於他」,教授那些學者,這叫「教教授」。這樣意思,就是你要根據佛陀所說的正法來教授學者,你不要自己自作聰明,不要這樣子,這樣意思。這叫作「教教授」。《披尋記》九三七頁:《謂從尊重、若似尊重等者:此說尊重若似尊重,謂即達解瑜伽或軌範師或親教師,或復說餘尊重若似尊重。如下說言:若有自愛補特伽羅初修業者,始修業時,為隨證得自義利故,先應四處安住正念,然後往詣善達瑜伽,或軌範師、或親教師、或餘尊重似尊重所。(陵本三十卷一頁)此可準知。》 這在(三十卷一頁)詳細解釋這件事。辰四、證教授(分二科) 巳一、徵【云何證教授?】 前面是「教教授」,就是語言文字的正法。現在下面第四科是「證教授」分二科,第一科是「徵」。怎麼叫做「證教授」呢?這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巳二、釋【謂如自己獨處空閑所得所觸所證諸法、為欲令他得觸證故、方便教授;名證教授。】 「謂如自己獨處空閑」,就是自己,就是那個軌範師、親教師這些人,他自己「獨處空閒」,一個人在空閒在那裡,他在修學聖道「所得所觸所證」,或者說是聞思修「諸法」。「為欲令他得觸證故,方便教授」,他本身真實由聞思修,由資糧道、由加行道、到見道、修道、無學道了,這樣子。「為欲令他得觸證故」,他自己成就了以後,他還要住持佛教的,所以「為欲令他」,要發大悲心到大眾僧這裡來;「得觸證故」,為令其他的學者、初發心的學者也能得到、也能夠成就聞思修,「證故」。「方便教授」,他用善巧方便的智慧來教授學者,這叫做「證教授」。《披尋記》九三七頁:《所得所觸所證者:得先未得預流果故,是名所得。即此為依,復能契會上學果故,是名所觸。證得究竟阿羅漢果,於諸惑斷能作證故,是名所證。》 「所得所觸所證者:得先未得預流果故,是名所得」,這地方這個「得」字當預流果講。「即此為依,復能契會上學果故,是名所觸」,就是初果以上,二果、三果。「證得究竟阿羅漢果,於諸惑斷能作證故,是名所證。」 現在這文上這個意思,就是你自己修學要有成就了,你再去教授他人,就叫做「證教授」。(2018.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