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文观止》:登岳阳阳楼记。
虽说还未到那淫雨霏霏的季节,可六月的阵雨仍是飘得让人心烦意乱。早成出门去上课也是走的匆忙,几日阴雨仍未晾干的衣物自然不在穿着考虑之内。出门后才发觉,这平日里不曾穿的衣裳那么胡乱一搭配到更是像奇装异服了。一路上先前下着雨,我便撑伞疾步快走,生怕迟到了,心思也很单一地复习昨日学过的公式以验证一道判断题。然而,正当我几乎要适应了这般潮气,天又渐阴,雨停了。我只得收起伞继续赶路。
没有雨伞遮蔽我的脸,我这如此着装的怪人岂不要给人看了脸去?想着,眼睛也心虚地向路人看去,东瞄西瞟,时而看到同我一般年纪的学生们打扮地时尚,潮流,有些甚至前卫地像那长了翅膀想要飞向“成熟”的鸟儿,在少年之地留不得片刻,心生感叹:我同他们是一样的面孔啊,却注定入不了他们的眼;时而,我又看到一些和我同却似不同的人们,他们发型古怪,站在与我都一样的一片厚云霭下却还要用墨镜掩藏自己的眼神或心灵,鞋子的款式也是别出心裁,叫人难以捉摸他们到底是需要被关注还是不屑于世俗的眼光。
但最终我还是迎来“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眼神。我不过仅仅是在街上随意地浏览这个世界,却可以瞧见拐角走来那位手推婴儿车的女士眼中被我品尝了一分钟的鄙夷。与她的对视不过一秒,却有许多疑惑产生,我甚至对其中的部分还有了臆想。她或许是从头到脚打量了我一番才决定用嘲讽的眼神与紧蹙的眉宇表达她的厌恶之情?有可能是对我身上这件老皱的卫衣表示愤怒吧:天哪,这个女孩子居然穿成这样就出门了,也太随意了吧!也应该为她和自己都找个理由:她要照顾孩子,辛苦与烦恼写在脸上凑巧被我曲解了…….。无论怎么说,也无论在短短几十分钟路程里想的是否有个芥子劫那样多,我都应该在这种从古至今都每日异新唯独复杂不变的社会中,收藏好前人的箴言,悟得漫漫生存之道。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古文观止》:郑伯克段于鄢。
适才走到马路上又见一橘衣卫士环卫工人,并非不想夸奖他们为城市卫生的付出,实是这既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又如古语,都是老生常谈显腻味。我所见虽是偶然之事,却实为亲眼所见,联想翩翩,不吐不快:三叉路上,黄灯刚刚亮起,一条马路上的轿车难得全都规矩地停了下来,半是出于日益严苛的交规,半是出于修养地静待车前他人车水马龙。没成想一个黄色身影斜飞而出,险些与飞速而驰的私家车相撞。我们旁观的路人还慌神未定呢,皮肤黝黑的环卫工人便与摇下车窗的司机对骂了起来。固然我们应当赞美劳动者,但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不足之处,他们有的素质低下,甚至出口成脏,仅在形而下的环境作了保洁,却在形而上的城市形象上抹了黑。在《古文观止》中的注解中也有说道一条让我记忆尤为深刻,郑庄公之所以记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的失教。因此,有主人翁意识的我们更不会“子姑待之”,而是为了共同家园,而加入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队伍中来。打造一个文明又清洁的城市,大雨冲刷万具净化的躯体,营造和乐平睦的社会环境。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古文观止》:宋玉对楚王问。
初看这是极清高极有学问的一句话,但是以我这等年纪还尚不丰富的阅历来说此话又常常陷我于思维的矛盾困境中。我常常羡慕那三两好友作伴而放声大笑的朋友,担心自己是否孤僻可怜:也曾加入其中一探究竟,却不知其所欢为何物,使心中尽载迷惘与憎恶;并非没有想过是庸人故作姿态自娱罢了,也不敢妄自标榜高洁标签。因此与自己相处的妙,孤独也成了享受,偶尔沾赏风雅也是自得其乐。
银毫入池碎波纹,
蓑衣静立芦叶横。
谁道嫦娥匿冷月,
高出凝寒何人承。
只有在雨天才会有这么多的感慨与闲话了吧,怕的是这份思量就是连晴天里那个踏着球鞋到处蹦跶的自己也不会懂。
初读《古文观止》后,第一学到的便是遇事思考,就算“我们懂得许多道理也仍旧过不好这一生”,也无妨将“钝感力”称为木讷,把吃亏算作福气。如此,习文便不是浮于纸上而是用于生活,还原道理出自的本身,生活也似古人的悠哉豁达“乐天命复奚疑”地回归淳朴,此书不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