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从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着眼,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知识及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之间的联系,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一、培养兴趣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它揭示了客观世界在数与形两方面的规律性。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平铺直叙,采用灌输的方法,否则学生会感到数学学习索然无味,也就谈不上培养兴趣。
兴趣常因从行为结果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得到巩固和加强。因而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知识、技能、能力等诸方面的教学目标要定得合理适度,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可行性,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不能以简单划一的高难度高要求去衡量学生的学习,否则学生便会在频繁的失败之后情绪低落,遇难而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知识的纵横联系,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快乐,进而培养学习兴趣。
二、激发自主性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着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变“跟我学”为“我要学”,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比如:在教学“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首先出示一道既可以用分数计算也可以用小数计算的习题,放手让学生独自计算,然后,教师把评价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别人方法中的优点及不足。教师则对学生的思维方法精于点拨,使学生从领悟中获取最佳的思维途径。学生在充分享受自主获取知识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驱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鼓励“人之为学”,体现自主的意志。如布置应用题练习时,教师把内容要求讲清楚,每个学生的练习重点、方式由自己确定。学生根据自己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有的把画线段图作为练习的重点,有的把解题思路作为重点。还有的潜心钻研多种或最佳解法。练习后,在小组内自评互助,老师提出了什么要求?我是怎样练的?为什么这样练?自评者有没有进步?练习的目的明确不明确?是不是针对自己的不足攻关了?这不单纯从表现效果来设计教学,引导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要求结合起来,实现“师生心往一处想”,学生一旦建立了有明确的、具体目标的观念,就会“劲往需要处使”。
三、磨练意志力
意志力是学生必备的良好个性品质。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建立在自觉性、持久性和自制力的基础上。教师不需要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硬性规定,而需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如在学习应用题时,引导学生耐心地观察,认真分析各个条件,帮助学生树立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任何人都会碰到困难。要克服它,需要坚强的意志与乐观的精神。
学习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学习者栽跟斗的可能会很多,尝到失败的苦头,当然并不足以形成乐趣,但是老师鼓励失败者接受教训,重新学习,获得新的成功,成为学习的强者。如有的学生做错了题,不问同学也不让老师讲,而是自己重新审题,换个角度思考,多次修改,直至正确为止。经过长时间的独立思考,一旦成功就会高兴得欢呼雀跃。许多同学看到了“失败”的价值,准备了“错题收集本”,写下错题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他们积极争取成功,但并不怕失败。甚至有的学生希望在攻难关中显本领,他们以苦为乐,促进了学习心理素质的提高。
四、增强责任感
现代教学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努力态度、责任感和学习习惯等,而强烈的责任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责任感的培养必须从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如:在进行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留意技巧;完成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责任感这一良好的个性品质会逐渐得以形成。
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如,在学习“秒的认识”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秒的认识,利用多媒体播放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的照片,并让学生猜:“刘翔用了多少秒完成了110米跨栏?”有的学生猜是15秒,有的学生猜是20秒,还有的学生猜是30秒,然后老师向学生公布答案是“12秒91”。这个答案让学生感到非常震惊,认为刘翔是一个“飞人”。然后教师又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刘翔吗?”许多学生都说“不了解”。接着教师又利用多媒体播放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受伤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刘翔由于受伤,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退赛。教师又追问学生:“虽然刘翔受伤了,但是仍然坚持比赛,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许多学生都回答说:“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最后,教师让学生学习刘翔的这种精神,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总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思想和成长的环境,个体的差异造成了他们的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教师只能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自己感受事物,独立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在思考中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作文:逍影
作图:公子乾
编辑:桑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