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1、内容、版权来自“得到”平台付费课程。
2、文章目的在于分享、笔记。
3、了解更多请下载“得到”、购买课程。
金句
1、我们会在某个时间特别钟爱某一首诗,也许不是因为诗歌本身的艺术成就,而是因为那首诗的发生场景和千年之后的某个场景重合在一起,诗人用我们无力做出的表达唤起了我们深刻的共鸣。
2、旅行的意义
(1)摆脱旧环境带来的负面联想,因为在你深深受过伤的地方,一草一木都有可能让你触绪伤怀。
(2)帮你摆脱工具意识,因为在熟悉的场景里,你看到的一切或多或少都会工具化。
3、一个人如果常年生活在工具化的心态里,一定会面目可憎、一脸俗气,连他自己都觉得乏味。这时候,就有必要换到一个陌生的场景。
4、即便那里也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城市,没有任何优美的风景,但也会让人产生审美的快感,因为陌生的环境总会让人对生活拉开审美距离。
5、当你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上,你并不知道每一条路通往何方,也并不急着赶路。这就意味着,这个路口对你来说并不是通往某个目标的工具。
6、爱慕可以帮人拉开审美距离,而婚姻生活是工具化的。工具化一定意味着零距离,零距离一定会让美感消失。
7、最好的审美距离不但要“远”,还要“高”。
8、从美学角度定义俗气,就是人和现实生活拉不开距离,一切所想所做都是工具化的。俗气倒也不能说是坏事,因为它往往意味着脚踏实地的生活,做一切事都追求性价比。
9、高级感总是和实用性背道而驰的,登高也是一样,攀登的既是物理意义上的制高点,也是精神意义上的高级感。
10、登高这个主题,在唐诗中有了激昂、壮阔的写法,最能体现盛唐气象。
诗人攀登的既是物理意义上的制高点,也是精神意义上的高级感。
杜甫的《望岳》写在青年时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能体现年轻时候的豪情满怀。
感悟:
1、杜甫的这首诗,可以说是脍炙人口的;可是,熊逸老师的解读,让我明白了很多自己生活中常见、却又不得解的疑惑。
2、为什么一个人感觉“俗气”?
我也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给人感觉“俗气”
的人,比如讨论衣服贵贱、吃穿什么名牌、或者我有如何如何的自称一样,诚如老师所讲:就是没有与现实拉开距离,一切所想都是工具话的。
因为没有与现实拉开距离,所以显得俗气;若想不俗气,必须与现实拉开距离;那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才是“现实”,应该就是当前社会充斥着的、大部分人都去做好人追求,却又无可奈何甚至相互贬损的价值观吧?有些像趋之若鹜的事情,遭到大家鄙夷的。
可不可以这样讲:与众不同!和身边的人不能一样,当然还是要在遵循人类共同社会道德约束的前提下,不刻意的搞特殊。
3、工具化&功利化
我是一个比较追求现实的人,也自认为是一个愿意踏实做些事的人。诚如熊逸老师所言,这本身也没有错,毕竟,活得再清高、潇洒,也离不开“财米油盐”。
不过,在追求现实的同时、前提下,人还是要有一些梦想与追求,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这样的人生会更有情趣与味道。
虽然不可能每天生活缤纷色彩,但是绝不能失去偶尔的点缀。而不是一直财米油盐,那就是俗气吧!
4、恋爱与婚姻的本质差异
在恋爱的时候,都是“瞎子”,在荷尔蒙的作用下,即使是对方的缺点,也会当作有点、可爱之处,即使非如此,也会忍受、避而不谈。
可是,婚姻却是实实在在的财米油盐。夫妻之间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婚姻需要时刻保鲜,我们离不开“柴米油盐”,但也不能杜绝“甜言蜜语”,离不开一些鲜花、浪漫的仪式感的点缀。
所以说,学着做一个品味的人,过一种有品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