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力避“孔乙己”,学习“孔夫子”
新学期开学第二天,第一节课下课,刘老师气呼呼的走进办公室,把书往桌子上一扔。口中说道:“没法教了,昨天的作业不认真写,上课没精打采,提问答非所问,给现在的孩子上课简直就是对牛弹琴。”看刘老师如此生气,办公室一下子沸腾了,教学的委屈如打开的水龙头,喷涌而出。说着说着,抱怨声变成了对学生的批斗会。今年刚毕业的新老师小顾说:学生为什么不想听课呢,跟老师上课的方式有没有关系嗯?这话没有影响大家谈兴,但一下子击中了我,不由的自我沉思:课堂问题为什么都是学生的错?
这个想法很沉重,不知怎么去说,我是老师,站着老师的角度,学生肯定是问题出现的主体,不归于学生好像是讲不通的,再说,谁会往自己及同行的身上泼冷水呢!但感觉这样想又有偏颇的地方。百无聊赖,翻弄桌上的鲁迅的小说集,随手就是《孔乙己》,打开的内容正好是孔乙己教小伙计“我”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小伙计一脸不屑的内容。具体摘录如下: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地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了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孔乙己很热心给小伙计讲茴字,小伙计为什么不感兴趣呢?是孔乙己讲错了,还是小伙计自诩水平高?其实都不是。小伙计本无心向学,掌柜的身份离他还很远,茴香豆在他心中也不上台面,没有一点实用性,孔乙己给他讲自认为很好的知识,他根本就不感兴趣。就像学生对老师教的内容没产生兴趣,老师却选择性地忽视这个关键问题,眼中只有念念不忘那些乏人问津的考试“知识”,根本没有知晓学生的内在需求,自认为尽心尽力的教书,不正是隔代的“孔乙己么”?孔乙己真是一个值得我们老师咀嚼的“老师”啊!
当老师常常抱怨学生不努力,不会学习,甚至“恶语”刺激,要想想孔乙己。孔乙己给小伙计讲茴字的四个写法遭小伙计怼时,几乎所有老师都会笑话孔乙己真迂腐,小伙计不感兴趣,还自以为是地教他,惹得对方一脸的嫌弃,结果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但老师要仔细想想,今天的学生想听你的课吗?他如果根本不想听,你还在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和孔乙己有何两样?总以为自己讲过了,就尽心尽责,无愧于心,学生不学是学生不通事理,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跟老师自身无关。
其实,这种想法对吗?
思考孔乙己的现实意义就是提醒我们不要变成了“孔乙己”。看小说中的孔乙己易,看现实中的自己难。作为教学的两方,教师和学生看似同等,但不可否认教师的话语权和教学统治权远远大于学生。教师习惯单方从惯性的思维去看学生,把学生的问题归结成学生的笨或懒,这是片面的认识。有时候,学生的认知错误了,这是学生心理出现认识上是错误,而“心理问题”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多数是从平常的事件中产生,例如错误的学习,依据片面的或不正确的信息作出错误的推论,以及像不能妥善地区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等。我们老师往往重学科方法是传授,注重考试技能的讲解,忽视去关注学生的学科问题,没有有效及时的去引导学生朝自己设想的康庄大道上走。
有时候,教师其实也需要反省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尤其偏年长的老师。面对一届届不同的学生,你教学思想跟进了吗,你教学形式有变化吗?面对不同的学生你除了备教材备知识点你备学生了吗?一招包打天下的时代过去了,思维、知识固化,不与时俱进说明学习能力退化了。教师都不学习,让学生努力学习的理由在哪?《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美食不尝食,不知美味如何美,在学中知道自己的不足,在教学知道困处是什么,教学是学习的一半,老师要少抱怨,多自省,多寻求改进的办法。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自己有惑不解决,只是指责归因学生,是违背教育本质的。有时细细想想一直被很多老师诟病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话好像没有什么错。希望我们的老师都能在教学中正确面对学生的不思进取,用自己的“真”思进取去解决问题,从上课的形式、内容的表达、活动的载体、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指导学生,转化学生,让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如果从自身去思考课堂上学生的问题,教育的生态肯定会更加绿色环保。孔乙己教小伙计茴字写法的尴尬就只能是小说中的画面了。
一番思索,心中明亮的许多。多希望所有的“刘老师”们,也能心中明亮起来。每天高高兴兴去上课,高高兴兴的回办公室,享受教学的过程,轻松的转化教学中的问题。让老师不是变成“孔乙己”,而是成为“孔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