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月流云
假期闲来无事,打开书橱整理了一番。整理完毕,忽然想到三国故事“鬼使神差”,我想从原著中找到有关张绣和贾诩的段落。可因对这书并不熟悉,打开《三国演义》,翻了老半天也没有找到,倒是无意间在里面看到了我的高密老乡——郑玄。
《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写道:
陈登献计于玄德曰:“曹操所惧者袁绍。绍虎踞冀、青、幽、并诸郡,带甲百万,文官武将极多,今何不写书遣人到彼求救?”玄德曰:“绍向与我未通往来,今又新破其弟,安肯相助?”登曰:“此间有一人与袁绍三世通家,若得其一书致绍,绍必来相助。”玄德问何人。登曰:“此人乃公平日所折节敬礼者,何故忘之?”玄德猛省曰:“莫非郑康成先生乎?”登笑曰:“然也。”原来郑康成名玄,好学多才,尝受业于马融。融每当讲学,必设绛帐,前聚生徒,后陈声妓,侍女环列左右。玄听讲三年,目不邪视,融甚奇之。及学成而归。融叹曰:“得我学之秘者,惟郑玄一人耳!”玄家中侍婢俱通毛诗。一婢尝忤玄意,玄命长跪阶前。一婢戏谓之曰:“胡为乎泥中?”此婢应声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其风雅如此。桓帝朝,玄官至尚书;后因十常侍之乱,弃官归田,居于徐州。玄德在涿郡时,已曾师事之;及为徐州牧,时时造庐请教,敬礼特甚。当下玄德想出此人,大喜,便同陈登亲至郑玄家中,求其作书。玄慨然依允,写书一封,付与玄德。玄德便差孙乾星夜赍往袁绍处投递。绍览毕,自忖曰:“玄德攻灭吾弟,本不当相助;但重以郑尚书之命,不得不往救之。”遂聚文武官,商议兴兵伐曹操……
从这段中不难看出,郑玄不仅好学多才,尽得马融真传,就连刘备写信给曹操都想到找他写信,可见当时郑玄威信多高。
《三国演义》虽然是名著,书家里也早就有,可就是从来没有从头读到尾的兴致,这可能与我的阅读习惯与性格有关。我天生不喜欢战争,不喜欢纷争,不喜欢政治,不喜欢明争暗斗勾心斗角。说出来让大家笑话,我对三国里面的人物,除了那些主要的,其他的竟分不出他们分属于魏、蜀、吴的哪一边,就是对那几位主要人物,还是通过学历史知道的。所以,对于张绣与贾诩的段落自己没有寻到并不为奇,倒是对于在书中找到一位老乡,颇感惊喜,心内暗责自己的孤陋寡闻了。
《三国演义》中看到的老乡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我们市里有一所“康成中学”就是以郑玄的字命名的。郑玄为汉尚书仆射郑崇八世孙,东汉经学大师、大司农。但史料记载,他这人对官场并不热衷,多次拒官,大司农一职他并没有就任。他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在我们市的双羊镇后店村的西头,至今还保留着郑公祠,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每逢节假日总有一些人慕名而来,近年来我也去过两次。虽然郑公祠并没有多么美丽的景致可游览,但到此处的人,或多或少都想了解一些有关郑玄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郑公祠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有通德门、享殿、配殿等,规模颇大。后几经毁坏倒塌,历代多次重修重建。建国后,于1987年重修,1993年修缮,筑院墙环绕。院内有祠堂3间,高8.1米,长9.6米,宽5.7米,砖石结构。祠堂建得很高,从地面到祠宇门口筑有台阶,内有泥塑坐像。龛门上方横批为“海岱宗师”,左右楹联为“含海岱之纯异,体大雅之洪则”。祠的东南有一座亭子,内立1987年修缮郑公祠碑。祠前有石碑两座,东边一座是金承安五年重修郑公祠碑,额头篆刻“大金重修郑公祠记”,记述郑康成简历及其功绩;西边一座是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重修郑公祠碑。祠前尚有古柏一株,枯干犹存,老干盘曲,状如虬龙,曾为高密八景之一。祠后为“郑玄墓”。
虽然随意一翻,翻出一位同乡来,又勾连起对这位同乡的一些记载与记忆,但还是怪自己竟对《三国演义》如此的无动于衷。今日想到在书中未查到的贾诩和张绣,仍不死心,到网上来查找了一番,原来,原著中关于他俩的段落在第十六回、十七回、十八回、二十三回、六十八回中都有呢!
再翻开从头翻开《三国演义》,原来第一回就有这样的句子:刘备“尝师事郑玄、卢植”,郑玄可以说是汉代第一人。他与晏子、刘墉被称为“高密三贤”,成为我们高密人永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