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说通过日更改变了生活,有人说通过日更签了约,出了书,有人说日更是一群大咖们忽悠小白玩的游戏。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我想跟大家说的话题是——低质量的日更。
很久没来简书,发现好多人都有一个红色的标签了,点开一看:日更达人!
现在有很多人在坚持日更,甚至有的人一日多更。排除少数真正的高产者,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日更而日更:
1:凑字数
2.把旧文拿出来滥竽充数
3.“洗文”,把别人的文章东拼西凑,凑出了语句不通,自己都不想读的“文章”
4.什么都写,鸡毛蒜皮的小事100字可以搞定,却为了达到要求硬掰扯成1000字
5.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依旧写不出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而这些为了日更而日更的结果就是文章的质量严重下降!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一现象呢?
这两年是知识付费蓬勃发展的时期。会画画的教大家手绘挣了钱;会英语的做课程挣了钱;会读书的做思维导图挣了钱……
你发现大家都在做副业挣钱,而自己做为一个普通人,既不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也没有艺术特长。你的内心蠢蠢欲动,也想分一杯羹,却苦于找不到入门的槛。
这个时候你发现有人通过写作挣了钱,而写作相对于视频、直播、讲课等,是最捷径的方法。于是大家又都一股脑的跑来写作了。
可是,写作怎么才能挣钱呢?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你,他通过日更签约了,出书了,成名了,于是,你也加入日更了。于是就变成了“为了日更而日更”。
为了日更而日更并不会使我们变得优秀,反而因为抱着“做任务”的心态去写作,使我们忽略了对文笔的打磨,而变得不入流。
“日更达人”标记也并不能说明什么,只是让我们看上去很努力,看上去有效果,仅有的一点作用就是自我欺骗的心理作用而已。
大家一定要找到自己写作的初心。
这个初心可能是挣钱,可能是成名,可能是记录文字、情绪发泄,可能是自我提升,也可能是名利双收。我想没有人的初心是为了日更而日更。
为了日更而日更的人,会发现自己文章的质量严重下降。甚至于写完了,自己都不想再去读第二遍。每天就是为了任务,而草草了事。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有以下几点(敲黑板,重点来了):
1.没有素材
不知道写什么,没有可以写的。
首先,我们看素材来自哪里。
)、身边:你身边的人、事、物,他人的故事。
)、想法、感悟:一些事带给你的看法,想法。或者一些感悟。
)、书本 :书本上可以搜集的素材比较多,因人而异
)、电视、互联网、新闻
试问一个人不看电视不看新闻,不读书,不玩手机,还不与人交往,那么拿什么素材来写文章呢?除非他写幻想小说。
所谓素材就是我们每天看见、听见、想到的。
2.写不下去
有东西写,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不下去。
写不下去有分为好几个层次:
)、开不了头,不知道怎么写
)、开的了头,写一半就写不下去了
)、写的比较混乱,观点不突出
我的建议是先确定一个观点再去想文章的思路,然后再填充事例。也可以去看看同一个观点,其他人是怎么写的,实在不行就仿写。
如果素材比较多,写在一起比较乱的话,那就试着先表达一个观点。
有很多人通过日更达到了自己想要的,但更多的人在日更这条路上渐渐的变得面目全非。我认识的很多人,为了凑字数已经把文章写成了流水账。
我个人对日更的看法和感悟
古人告诉我们:“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文笔也是一样的。
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至少我自己是这个样子的:停笔一段时间后思维能力会变差,下笔有迟钝,甚至于写的文章自己都觉得不太理想。所以,“日更”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写作是有帮助的。
这个“日更”不一定非要是1000字,500字。有时候仅仅是一句话,一段突发奇想的感悟,或者是看了某本书的读后感。只要你去写,就会有收获。
你也可以拿出你感兴趣的写,比如你爱看电影,就写影评,爱看书就更好写了。先写读后感,再写书评,然后写拆书稿。总之,只要你细心留意生活,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可以拿来写的素材。
我经常会有一瞬间就某件事而产生了联想,但这些联想不足以写成一篇文章,却又是我真实的感悟。我就把那些感想写下了。等到没素材的时候就翻一翻,然后写成一篇文章。
就比如这篇文章,就来自某天,我看了流水账后的瞬间灵感——低质量的日更不如不更,低质量的日更是无效的写作。
往期热门:
我是夏目若安,一个爱码字爱理财的90后,坚持走心,坚持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