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
一、教育破愚昧,进步靠智慧
今天无意间想起陶行知先生,便找来他的教育文集看。看完之后心中熊熊火焰燃烧,久久不能平息。
陶行知先生给我们不仅留下了教育遗产,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民族教育情怀。
文集中有一篇文章叫《小先生》,讲的是陶行知想起自己幼时教母亲念书的情景,萌生了向别人传授知识的新形式——小先生制。
小先生在文中指的是6岁到15岁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们在学校里学到了知识,便当起小老师把这些知识向身边的人传递。
文中讲了一个十分打动我的例子:一个刚满十二岁的“小先生”教他的奶奶认字。
他拿着一本漂亮的书对他的奶奶说:“奶奶,你要是喜欢念这本书,我会很高兴帮助你。”
这位奶奶回答:“我的好孩子,你奶奶太老了,学不进去了,我都快上西天了,学这个还有什么用呢?”
对这个小男孩来说,这到是个难题,使他很伤脑筋。
隔了一会儿,他回答奶奶说:“上西天,那你打算怎样去呢?”
“是的,我是个好老太太,我要升到天堂去。”
男孩儿说:“恭喜恭喜,但是,假如天堂的门神,在你进门前,叫你签个名字才让进,那你该怎么办呢?”
老奶奶终于信服了,马上要孙子教她写自己的名字。“给我一支笔,给我一张纸。”奶奶开始练习写她的名字。
小先生,也就是许许多多的孩子们,他们非常的热心,他们对教育有着执着与恳切的坚定。在当时,旧的风俗在农村中盛行的情况下,它能帮助缺少文化知识的大姑娘和妇女们学到一些知识。只要家里的女人,什么时候有空,小先生们便什么时候给她们上课。这让我们国家那些受不到教育的人,在不影响生活的情况下,能够间接接触到正规学校的教育。
在这本教育文集中,除了小先生制之外呢,还有非常多的新的教育形式,为了适应当时抗战国情的需要,还有传递先生制,工学团制等等。
这些新的教育形式,达到了劳动与教育完美结合,达到了大众教育的目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手脑相长》诗中所说: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二、教育从生活来,到民众去!
教育是立国之根本。
其实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但是却不能够理解它真正的含义。
但如果你把这句话放到抗日时的中国,你便能体会到,没有教育的中国,是落后的,而落后,是要挨打的。
那个时候的妇女,老人,农民,只能先管好自己的肚子,再管好自己的脑子。在肚子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根本无暇去学习新的知识。
但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士兵军均是高小学毕业,而反观我们中国的士兵,可能连大字也不识。
所以开展全面的抗战教育,成了十万火急的事情。
全民普及教育,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会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为自己争取平等民主自由的权利。
三、书是死的,而教育是活的
陶行知先生在文集当中,多次阐明:书,只是工具。
他反对为教育而教育。他反对教员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文集中提到有一些教员们,全然不管民族的兴亡,反对战时教育,做吃国家的薪俸。
于是文集中收录了这样一首口水诗:
遍地发瘟,
妈妈病倒在床,
叫他倒口开水,他说功课忙。
叫他请医生,他说功课忙。
叫他去买衣服,要他说功课忙
等他妈妈死了
他写讣文忙
写祭文忙
做孤哀子忙。
教员不能死教书,学生也不能死读书。陶行知先生曾办过一个“书呆子莫来图书馆”。告诉书呆子少读点书,多干点有意义的事。书是好东西,让我们增长知识;书是好工具,但你要会用,如诗:
用书如用刀,
不快需自磨,
呆磨不切菜,
何以见婆婆。
文集不仅对书呆子、工呆子、钱呆子们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进行猛烈批判,还处处对陶行知先生的大民族情怀进行阐释:全民教育、为大众做事、大众教师、大众大学……其字字珠玑,一针见血。
以上,就是文集里让我最深刻的几段感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