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团队》还没有看完,偶然间看到《超越智商》这本书,看了样章之后被吸引住了,同样是解答了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让我决定先把这本书看完。
首先提出问题:
1、我们经常说,这个人很聪明。聪明到底是如何定义的,又是如何衡量的?
2、为什么有时候看起来很聪明的人,有时候做出的决策却让人觉得很愚蠢?
这本书主要就是解答第二个问题的。通常我们的定义中,聪明=高智商,智商的高低很容易测量,无数的智力测验都能对智商做出测量,在这个社会,能测量什么,什么就有价值,因为种种缘由,过于看重智力测验所测量的那些思考能力,而看轻其他至关重要的认知技能,比如理性思考能力,造成了人们或多或少会表现出理性障碍。
定义几个概念:
理性思考:意味着树立恰当的目标,机遇目标和信念采取恰当的行动,以及持有与可得证据相符合的信念。
理性障碍:尽管具有足够的智力,却缺乏理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或者指智力水平较高,但却无法理性思考和行动。
智力的狭义理论和广义理论的区别:它明确排除掉了适应环境的能力、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能力、智慧和创造力等广义理论所包含的内容。
流体智力:个体在多个领域中表现出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在新异情境中。
晶体智力:反映了文化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陈述性知识。
三重加工心智模型:
自主心智:是人类信息加工的默认方式,又被称为适应性无意识,速度快,自动化,计算负荷低,包括情绪对行为的调控,面部识别,威胁检测,情感反应,颜色知觉,语言理解,深度知觉,频率估计等。其实可以理解为人的第 一反应。
算法心智:通常意义上的智力,即流体智力,是指人们在对信息加工的效率。现行的各种智力测验或认知能力测验都只是算法层面的认知能力当前得到的广泛应用的智力测验丝毫没有涉及对理性思维和行为的评估。
反省心智:关注于系统目标、与目标相关的信念以及基于当前系统目标和信念的最优化行动,只有在反省心智分析层面,理性才会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算法心智的效率可以被量化评估,但理性的效率却无法被评估。
算法心智与反省心智的却别还体现为个体在认知能力和思维倾向方面的差异,已有充分证据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本质性的区别。思维倾向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对反省心智操作测量而得出,具体包括:目标管理,认识价值观,自我管理认识论等。
理性思维和行动的个体差异既可以源自智力(算法心智),也可以源自个体在思维倾向(反省心智)方面的不同,换句话说,理性的概念内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反省心智的思维倾向以及算法心智的效率),而智力的概念内涵(至少是广为人知的操作化定义)则仅限于算法心智效率方面。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三重心智模型,文章也解释了三种心智认知功能受损之后的表现的不同,这也是支持三重智力结果的原因之一。
算法心智层面的认知功能遭到破坏会引起显而易见的智力能力受损,导致智力残疾,这一类损伤是连续的。
自主心智层面的认知功能遭到破坏,通常表现为认知模块损伤,会导致非连续性的认知紊乱,比如自闭症,失认证(估计是英文翻译的锅),失读症。
反省心智主要关注个人的整体目标,反省心智遭到破坏常见于很多涉及理性损伤的精神障碍(尤其是妄想,幻觉)患者。
未完待续。(之后继续阅读后面的章节)
目前自己写的大多数日记主要以整理书中笔记以及部分摘抄为主,主要是输入阶段,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深深地认同,也许才有一天,自己也可以源源不断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