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侯官县人,字元抚、少穆,是清朝道光时期著名大臣,因虎门销烟而成为民族英雄,为世人景仰。
在此说林则徐,说的则是他在虎门销烟前修复洪泽湖大堤的事。
林则徐在任江苏按察使前,他仕途并不顺畅,曾一度辞官,倒是在他为官江苏后才日渐闻名于世,成就了他伟大的一生。
林则徐1804年中举,1806年入仕,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被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招为幕僚。嘉庆十八年(1813年),林则徐入翰林院庶常馆任庶吉士,在翰林院度过七年后,他才被派往不同地方任微不足道的小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二月,林则徐在江南道监察御史任上,向嘉庆帝直奏大臣琦善的无能,因他为官清廉,不畏权势,行事果敢,不假情面,而受到同僚的猜忌和冷嘲热讽,林则徐因此对官场厌倦。道光元年(1821年),林则徐父亲林宾日病危,他便以照顾父亲为由辞官而去,接着在家为父丁忧。
在林则徐辞官返乡后,他的主师曹振镛、房师沈维鐈一直替林则徐斡旋。道光帝即位后,他知道林则徐在任内政绩卓越,特地召见并夸赏他,并破格提拔林则徐任职。自此,深受道光帝宠幸的林则徐便青云直上,终可以一展抱负。
道光三年(1823年)二月,林则徐赴任江苏按察使。在任期间,他澄清江苏吏治,改革审判程序,亲自裁决案件。在短短四个月内,他就把江苏常年积压的案件处理十之八九,被江苏老百姓称颂为“林青天"。
同年夏季,江河泛滥,造成江苏发生大水灾,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聚集,将要酿成民变。官府在此情况下还照样追税,江苏巡抚韩文琦力主用兵镇压,林则徐据情极力反对。他乘船前往灾变地区,赈济灾民,平息民愤,恢复社会秩序,并亲自率领官员修复决堤圩坝。
据有关史料、碑记和传说,道光四年(1824年)十一月,一次特别强的冷空气突袭淮河流域,洪泽湖湖面结冰,形成凌汛,洪泽湖大堤周桥段突然决堤,寒冷的洪水似脱缰的野马向东倾泻。
俗话说:“倒了高家堰(指洪泽湖大堤),淮扬二府看不见。”
一时洪水泛滥,房毁树倒,大堤东侧的老百姓淹死冻死的不计其数。水患也让朝廷的漕粮运输严重受阻,使得京畿的粮食供给受到了很大影响。灾情发生后,朝廷立即派大学士汪廷珍来洪泽湖大堤决堤现场查办此事,原来是洪泽湖大堤上有一座节水坝应关而没关,而另一座节水坝应开而没开,以致造成大堤周桥段决堤。
查清原因后,相关官员相继受到了处理。时任江南河道总督张文浩以治水不力被革职查办,时任两江总督孙玉庭因“借黄济运无效”被免职,由漕运总督魏元煜接任两江总督。魏元煜深知引黄济运工程的复杂,自已心中没有多少把握去治理,于是他向朝廷极力推荐正在家为母丁忧的江苏按察使林则徐回来履职,负责治水事务。
此时,林则徐在家中为母亲守孝刚过半年,按照清朝传统礼制,他必须守孝满三年方可出来继续为官。朝廷接到魏元煜的推荐书后,即刻下旨令林则徐赶到洪泽地界督办大堤修复工程。
中国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朝廷的旨意让林则徐犯了难。林则徐如果领命离家赴任,就不能继续为母亲守孝了;如果坚持在家守孝,就不能为国奉献,就要担抗旨的罪名。除此之外,林则徐此时还身患疟疾,身体不佳。他也深知在水利兴办过程中,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的人很多,负责治水修堤这件事就必定要得罪很多人。但是林则徐想到那些正处于饥寒交迫中的灾民,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带病踏上赶往洪泽湖大堤的路途,他身着素服赶到了洪泽湖大堤决堤的工地。
林则徐在工地上看到堤岸残缺,黄水遍地,满目疮痍。他立即上堤查勘,此时汹湧的波涛在呼啸的西北风鼓动下搏击堤岸,喷溅的水花如雨而下,人在堤上,顶风逆势,站立不稳,林则徐全然不顾,坚持从头到尾,全段查勘并详细询问了大堤修筑的情况。
为保证补修大堤工程的质量,林则徐吃住在工地上,他命人在使用的每一块条石上都凿出一个齿槽,用生铁铸成两头大、中间小的铁锔,铁锔与齿槽一般大小,把铁锔放在齿槽之间,再浇上由糯米汁与石灰搅拌而成的砂浆,使得条石与条石牢牢地黏合在一起,不留丝毫缝隙,做到了水泼不进、针插不进。林则徐让人还在每一块铁锔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表示对其修复周桥溃堤段工程的终身负责。
由于林则徐不避嫌怨,刻苦任事,他实施的洪泽湖大堤修复工程进展很顺利,他只用半年时间,就将周桥溃堤段工程修复完毕。
洪泽湖水患得到了治理,而林则徐因疲惫过度,导致失眠、全身浮肿、虚弱怕风,以至于连房门都不能出了,他只好告病回到老家福州去治病调理。
后来林则徐又调外任,1832年升任江苏巡抚,1838年11月任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林则徐在江苏任上,修复决口的洪泽湖大堤是他再次入仕为政后的一大功绩,也是他走上辉煌的一个重要节点。
如今,190多年过去了,林则徐当年修复的洪泽湖大堤周桥段依然固若金汤。洪泽人民感念林则徐的治水之功,在周桥大塘段兴建了林公雕塑和治水群雕,周桥大塘现已成为洪泽湖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林则徐也将永远受到洪泽人民和世人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