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直不愿提及这个故事,因为想起来真的让我很痛心。
刘伯伯夫妇,早年生了一个畸形的孩子,孩子生活不能自理。老两口没有舍弃,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到四十岁,孩子死去了。老两口没有更多的悲伤,没过多久就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老两口六十多岁了,因为常年的劳累,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为了生存,还要养牛,耕田;虽然到农忙的时候也会请人帮忙或雇工,但农村的杂活多,一年四季都闲不下来。住的两间草房里黑黢黢的,除了必须的生活用品外,可以说是家徒四壁。
两位老人生活更是节俭,用农村话讲,就是“一分钱掰开两瓣花”,衣服从来不舍得买,都是捡相邻不要的,自己再缝缝补补,对付着穿;吃的更是花钱的就不买,自己家菜园子有什么就吃什么,平时别说是肉,就是一块大豆腐都舍不得吃。
那年,我正在上大学,寒假回家,妈妈跟我说“刘伯伯老两口死了”,我听了也没太在意,那么大年纪的人,加上积劳成疾,死了有什么奇怪的呢?在农村,有比他们年轻好多,突然生病死去的,也不是个例。
“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死去的吗?”妈妈看我无动于衷,就问我。
“怎么死去的?”我听妈妈这样问我,知道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好奇起来。
“你都想不到,”妈妈摇了摇头,有些痛心地说,“被人用斧头砍死的。”
怎么会是这样?这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如何也想不到会是这样死法。老两口平时对人总是和和气气的,不微笑不说话,不要说跟谁结仇,就是与人发生口角之争的事都没有,谁竟然这样心狠,对两个年老体衰、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痛下死手呢?
妈妈告诉我,村里新来了一个精神有点不正常的老光棍,一天老光棍去刘伯伯家院子里的洋井(压水井)打水,弄了一庭院子水,刘伯伯埋怨了他一句,老光棍回家取了一把斧头,回来就把毫无准备的老两口砍死在屋子里。
“真是太惨了,不过这也太离奇了,快赶上《故事会》里的故事了。”我一边觉得不可思议,一边为刘伯伯夫妇感到难过。
“还有更离奇得呢,”妈妈接过我的话,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你想都想不到。”
“你说吧,我真想不到。”我苦笑了一下,摇头告饶。
“谁都没有想到,警察来了,搜查家里东西,竟然从衣柜里翻出了五万块钱和两个金手镯子。”妈妈说这话时还是一副不敢相信的神情。
这可确实把我震呆住了。我上大学一年才花2千元啊!要知道九十年代初的农村,“万元户”就是富裕的家庭了。孤苦无依,年老体衰、一分钱都舍不得花的老两口竟然存下了五万元钱!!!
深深的震惊之后,是大大的悲哀:一辈子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甚至死了,攒下的钱留给下一代的继承人都没有。警察无奈,从户籍上查找出生地,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继承了老两口绝大部分的遗产。
人死了,钱给别人花了,花钱的人是老两口活着的时候,做梦都梦不到的人。
02
刘伯伯两口攒一辈子钱不花,留给别人花,虽说是个特例,但有这种消费心里的老人却不在少数。
综观老年人舍不得消费,不怪乎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老年人的生活观念一般都是传统、保守的,在消费的表现上就是一切从俭,能少花的少花,能不花的坚决不花。
中秋放假回父母家,老两口晚上没事就喜欢看电视,图个热闹。家里电视是用了七八年的老式彩电,我想换一个大屏幕液晶的,话刚一说出,两位老人就急了,说电视好好的,也没坏,换什么换?我知道再说也无益。等他们出去遛弯回来的时候,我已经把新买的电视给装好了。
这些年跟他们打交道,我早已知道了“对付”他们的武器:什么都不说,买回来再说。
另外,老年人大都是从苦难的日子里走过来的,过惯了节俭的生活,即使现在条件改善了,消费的观念也没有转变。
妈妈的楼上也住着潘姨老两口,潘姨的儿子在北京工作,有着不错的工作。老两口都有退休工资,儿子每年还给老两口不菲的赡养费,按理说,老两口应该好好的消费,好好的享受才是。但是,每次潘姨跟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专挑便宜的买,贵一点的东西都舍不得花钱。妈妈有时跟她开玩笑:“你攒这么多钱不花留着给谁?你儿子又不缺钱。”潘姨听了也只是苦笑:“我也知道留着钱没用,但就是舍不得花钱啊。”
消费是一种观念,跟有没有钱没关系。
再有,社会的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一些农村户口的老人,没有退休工资。买药就医要花钱,养老送终要花钱,手里没有点“过河钱”,他们心里没有底,即使有消费心,也没有消费胆。
老年人,大多吃过苦,受过罪。如今条件改善了,国家政策也越来越深得民心,老年人,真的应该改变消费的观念,该享受的享受,千万不要攒着钱不放,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