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有效的读书方式。
因为今年世界读书日,我在京东上买了不少书,感觉有种要剁手的感觉,每本书都是我想看的,时间快过去一个月了,我对买了没有看的书依旧保持着相当高的热情。我想这对于我而言就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曾经我也如此买了很多书,可是事后我就不想看了,热情没有了,我看书的动力也没了。如今,我看着我今年买的书,我依旧有想看完的冲动。
今年我也给自己定了一年50本书的计划。看看这个计划,我又觉得有点茫然,我看完这些书,难道我就真的明白了许多吗?我曾不止一次的问自己,这样读下去有意义没有。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每天的信息量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似乎很多人都想着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达人。于是每个人都想申请微信公众号,每个人都想成为知识大咖,每个人都想自己出书实现财富自由。可是真的每个人能如愿吗?我觉得也是否定的。
今年,我参加了拆书帮的线下拆书活动。在参加活动的过程当中我明白了一点,知识得用起来。因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拆的书都必须有How的部分,也就是该怎么做的部分。以前我读书,我是很少注意到这一部分的内容的,大多数时候我都会去想,我该怎么做。于是问题出来了,最近我在阅读这些有明确的How的内容的图书时,我发现自己的观点有所改变。
书,用来读,更是一个好的指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我读完的时候我要将书中的知识作为我改变现状的一种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然读书就会失去期原有的意义。
读书本身是一项活动,这个活动对于读书人来说也是有目的的。每个人的目的不同,但至少会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想从别人那学到点什么。可是学与学到是有本质区别的。学是一个过程,学到是一个行为的最终体现。所以我在读书的时候这是一个过程,而将知识变成自己的,用起来就是一个结果。我要将学转成学到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与训练。
在此我想到了我最近看到的两本书。一本是斯科特·扬的《如何高效学习》,一本是于尔根·沃尔夫的《专注力》。这两本书都是讲方法的书籍,我承认我看完了,可是我收获的东西是什么。几篇读书笔记?几张思维导图?显然不是,我得将其中的练习练起来,并且看到效果。所以时间问题是一个跨不过去的砍,我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践行起来。可是书读多了,知识多了,没有练习的方法总是那么不顺手,由此,我在想一年50本书的读书计划,真的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