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
“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完美的教育,只有努力追求完美教育的过程。尤其是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对学校教育的高期待,必然要求学校办学、教师教学追求卓越。
但是,教育管理是极为复杂的过程,一所学校的整体运行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学校本身的历史沿革、发展阶段乃至办学特色都不相同,加之教育者、被教育者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也无法用整齐划一的教育方法教育所有学生。所以说,育人的过程是曲折的,是螺旋上升的过程,追求卓越的管理者和教师都需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意志和心性。
教育的复杂性、差异性、曲折性,确实给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想,这也是教师这个职业受人敬重的主要原因吧。
对于小学教育,学校所面对的挑战可能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而是日常工作中看似琐琐碎碎的小事:针对一个又一个教师或是学生,针对一节又一节课或是一个又一个活动,针对一个又一个班级或是一个又一个家长甚至家庭,教育的发生就蕴藏在解决一件又一件的琐事、小事的过程之中,努力达成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教师之间以及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心灵的共振、情感的共融。
应该如何面对教育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和挑战呢,与大家分享一篇短文。
火烧裳尾 (宋 佚 名)
有人性宽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之,恐君性急;不言,恐君伤太多,然则言之是耶,不言之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遂收衣火灭,大怒曰:“见之久,何不早道?”其人曰:“我言君性急,果是!”
这是收于《籍川笑林》这本书的一篇笑话。
文章简短,但是很生动,一个“性宽缓”的形象呼之欲出,读了令人忍俊不禁。“性宽缓”本来无可厚非,但是,遇到“火烧裳尾”,有可能危及生命的大事时,不是优柔寡断,而是应该急所当急,立马行动。
但是“性宽缓”之人,并不是一无是处,“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许多人围炉取暖,只有他发现了“裳尾为火所烧”,说明他有很强的感知力。
什么是感知力?就是有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能够有效整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得出自己清晰的价值判断。管理者每天都要从管理到教学,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学到活动等等不同的视角落实、推进各项工作,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依然能够敏锐的发现项目的推进、师生的状态、教学的效果等等的长短优劣,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和素养。
“性宽缓”之人虽然有较强的感知力,但是他缺少的是纠错力,这种纠错力并不仅仅是对自我认知的“吾日三省吾身”,而是“知错能改”,实实在在地用言语、行动去促成事情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在事情还处于萌芽状态时,马上纠偏,而不是“性宽缓”,理解、等待、包容,让事情处于燎原之势再来化解,可能这种“恐君伤太多”的良好意愿反而在犹犹豫豫中导致问题变本加厉,最后引起了更大的伤害。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也没有任何一个团队可以保证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纠错越及时,耗费的功夫就越小;纠错的能力越强,离理想的结果就越近。
很多管理者都会有纠错力的能力和意识,但纠错的达成也需要条件,比如说要有追求卓越的管理品格,要有不怕得罪人的管理担当,当然,还要有民主透明、共建共享的管理氛围,接纳不完美,理解不完美。通过团队合作、榜样引领、骨干示范,竭尽全力思考与谋划如何让教育过程的不完美趋向完美。通过提升管理的智慧,提高管理的效率,促进团队、家校、师生的和谐关系以避免或是减少可能预见的种种问题。
“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逐渐走向完美的过程。”作为不完美的教育工作者要凭着尊重与理性的态度看待教育过程中的不完美,然后怀着责任与爱心去化解、纠正教育过程中那些琐碎的不完美,教育就在“逐渐走向完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