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过节,你有没有被问到:有女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啊?什么时候要小孩啊?小孩子在哪儿上学啊?考试第几名啊?每月收入多少?工作怎么样啊?买房了吗?贷款了吗?什么地方买的房?今年又增加了两个问题“什么时候要二孩?为什么不要?”
我在1993年参加了一个月的电脑学习班,到2004年还是有人问我:“电脑学的怎么样了?”似乎10年来我就学电脑了,实际上2004年我的工作都和电脑没多大关系了。但我始终就活在别人的脑海中的一个点上。就像有人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说:“天啊,都这么大了?!”几年不见,人家孩子的细胞不用分裂生长吗?
更有些人永远活在自我炫耀的世界里,比如无论你和他谈什么,他都能扯到自己的汽车上。比如你问他今天这么冷,穿的这么少,他就说:“我穿大衣了,放在我8个排气管子的大奔上了……”让人很无语。
更有些人问收入多少,你不方便回答,只好说“根据工作量多少吧,每个月不一样……”这时别人替神再补一刀“那平均每个月呢?”害得自己不快的同时,还得心算一下……
据网上数据统计,80%以上的人会被问到并讨厌上述问题。本来过节是团圆节,大家都打算休整下来,放松一下,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很多人会被各式各样的过节问题“拷问”。网上类似的文章很多,很多写的是如何回答这类问题的攻略,甚至是36计答题法……不过实战的时候,这些东西多半不够灵光,还是被那些杂七杂八的问题和逻辑打败……
面对这样的问题,一定不要生气和心烦,因为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不是出自恶意才问这些问题。那为什么大家会被问烦,因为,这些问题也不是出自善意……更多是“无意”。当然,本着建构主义“人们只想看到他想看到的问题”为原则,很多问题看起来是关心别人的话题,实际上也隐藏了自己的比较、炫耀、健忘、无聊等原因在问题里,导致聊天双方都备受煎熬。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实际上原因很简单,我们所处的时代发展的太快了:
1、社会已经飞速向多元化发展;
2、人们的工作分工越来越细,而且很多时候要跨地区工作;
3、生活的圈子也不再是一个村子或者是前后几条街。
但是过节又是亲朋好友相遇的时候,大家聚到一起的时候更多是要通过聊天拉近距离,但是又没法几句话说清楚各自的境遇,所以没有“共同语言”,只能找为数不多的所谓的“共同话题”,也就只能找每个人都“理所当然应该”有的“学习、工作、收入、婚姻、房子、车子”这类话题。
比如:人均寿命变长了,结婚自然变晚了,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且现在的社会结构,很多人都不是固定工作,靠合同工作,靠工资生活,也就是够日常开销养家糊口的。人与人之间永远也没法互相理解,所以也没办法在过节用短短几个问题之内了解别人的生活构成方式。就像刚解放,农村理解不了城市一个月收入30多块钱,怎么花也花不完一样……
过节走亲戚,本来是联络感情和亲情大交流的活动。然而现在的“话题匮乏症”让人与人之间没法交流。我最恨的也是那种“禁止、禁止,再禁止”之类的文章和老师!那具体的,除了本文第一段问题不能问,那应该如何聊天?聊点啥呢?
1、聊天气不聊境遇:最近天气怎么样?未来几天有没有阴晴雨雪?如果别人愿意给你多讲讲他的现在情况,听听也无妨,如果要强问别人,别人也只能“呵呵”了。
2、聊过去不聊现在:这个适合久别重逢的同学、朋友,一起聊聊过往的学习生活,聊一聊以前经历的事情,关系自然而然的就会升温。
3、聊过年不聊平时:过节打算怎么过,去哪里玩?有什么安排和计划?本来就是放松休息的,还谈什么平时啊?每天怎么吃苦啊?这不是惹人家不开心吗?
4、聊爱好不聊工作:工作就别说了,基本上现在的分工越来越细化,我的工作也没法解释给别人听,很多流水线上的工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生产的是神马。除非你们是同行,都知道几月播种,种什么收成好。
5、聊美丽不聊年龄:女人之间,美丽永远是女人不变的话题,女人在一起的时候,完全可以聊一聊化妆品、服装风格等等,这样就可以聊一天。就是别老问人家多大岁数了。
6、聊别人不聊对方:其实这些问题在外国基本都属于隐私问题,八卦是永恒的话题,不建议背后说人闲话,但可以说说喜欢哪个明星的八卦话题之类的也不是不行。
暂时就这么多了,大家参考一下。还是那句话,大多数亲戚朋友所提的问题都是出于无意,如果他们所讲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千万不要生气上脸,毕竟我们现在要建立和谐社会么,呵呵……只能大家相互理解,把“闲聊”变为真心的关怀,在沟通亲情和尊重个人隐私之间找到契合点,才能让过节走亲访友这一传统习俗得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