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闺蜜,生于70年代,结婚于90年代,她妈妈说,处男朋友最好只处一个就结婚,那样没有比较,就不会后悔。她听了妈妈的话,二十岁参加工作,二十一岁谈恋爱,二十三岁结婚,二十五岁生孩子,如今,女儿已经上了大学。闺蜜说,她不知道该如何和女儿探讨交男朋友的事,因为她自己就像计算机的程序一样,完成了就业、结婚、生子。她不知道该给女儿怎样的指导。她问我,找男朋友有可参考的标准吗?
在闺蜜间各抒己见,随口一说容易,真正要落实到可参考的标准,用于指导女儿的婚恋观,那真的是要慎重了。
看过王潇写的书《女人明白要趁早之三观易碎》中关于择偶的观点,感觉有思想而且可操作性强,就与闺蜜分享,也希望更多地女孩儿能由此受益。当然,人各不同,每个人可基于自己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王潇这样总结理想爱人的标准,且成为择偶四条:
第一,要比我成熟练达,对生活有体验有见地。
第二,要比我文艺积淀深厚,有基本的鉴赏力,且能够表达观点,互相陶冶情操。
第三,要比我富裕,这个标准就是两个人在一起不能比一个人的时候还苦。更重要的是,世上没有真正的怀才不遇这回事,金钱从来都是一个真实社会给一个人的掌声。
第四,要真诚地爱慕着我本身。前辈亦舒曾说过,当一个男人不爱一个女人的时候,她说话也是错,她沉默也是错,她呼吸是错,她死了都是错。
一段感情成功与否,在最初就写在这关系的基因里,这基因就是两个人心中的那个标准表单,这个标准背后就是两个人的三观。三观简直太重要了,何止谈恋爱,一辈子大大小小的决定,最终走上的道路,甚至说命运,除去天赋,归根结底,都是三观在起作用。
三观之一是“世界观”:在你眼中,世界的运转规律和逻辑关系。
三观之二是“人生观”:活的意义,死的意义。
三观之三是“价值观”:什么东西是最宝贵的。
在恋爱过程当中,从来不是关于真爱与理想的选择题,这是选择唯一的一次人生与谁同行的问题。本来,一切行为模式和选择,向上追溯都是三观投射的结果。
在恋爱市场占据主动地条件,无论是对男人女人,就是两个条件,好男人第一愿意负责任,第二有能力负责人;好女人第一有能力承担负责任,第二有智慧让对方高兴自愿的负责任。
我和我的闺蜜始终认同的一个观点是,谈恋爱的条件,就是让自己从精神到物质,从灵魂到肉体,因为有了对方,都比从前的状态更好。
不知道林林总总的这些内容可以给闺蜜多少参考。总之,这些观点是我见过的最靠谱的说法,愿天下的好姑娘都能找到她的真爱,天长地久,相携白头。真正的体验,被爱人当作手心里的宝,坐着摇椅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