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发布的一项联合研究中指出,世界粮食体系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人为排放总量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相比1990年绝对量有所上升但占比明显下降。从粮食体系各个环节看,生产环节(包括肥料等生产投入)约占全球粮食体系总排放量的39%,目前占比最高;分配约占总量的29%,占比持续增长;包装约占总量的5.4%,高于包括运输在内的其他供应链因素。从各类温室气体看,甲烷占比高达35%,主要源于畜牧业和水稻种植业。
2021年,OurWorldinData提供的《全球食物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显示:整个食物系统(包括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食品供应链等环节)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6%。按非盈利性组织GRAIN的统计,全球食物系统要为44%-57%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负责。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对中国1961—2018年的统计数据,主要包括了农业活动和能源消耗两大类的碳排放数据。农业活动包括肠道发酵、粪便管理、水稻种植、化肥施用、粪便还田、牧场残余肥料、作物残留、有机土壤培肥、草原烧荒、燃烧作物残留等10类行为的碳排放数据;能源消耗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的机械用能。农业主要排放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三种温室气体,CO2主要来自能源消耗,CH4主要来自家畜反刍消化的肠道发酵、畜禽粪便和稻田等,N2O主要来自化肥使用、秸秆还田和动物粪便等。细分来看,能源消耗、化肥、动物肠道发酵、水稻种植是四个最主要来源,2018年占据总排放量的76.9%。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农业领域所排放的甲烷占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甲烷排放总量的50%,氧化亚氮占60%。目前已经有第六次评估报告,还有没有找到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