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学前最爱看的就是小人儿书了,依稀记得有本叫《小英雄雨来》,看了不下十遍之多,那时不识字,就是看画揣摩书里的内容,好像不懂文字完全不会影响阅读,看画不过瘾,就拿蜡笔把每个人物都图上不同的颜色,那时没有彩色照片,更不要说电视机了,小学时母亲在单位抓阄得来的九寸电视引来了街坊邻居每晚挤满了自家院落,放学后就是跳皮筋,耍拐(玩羊拐)之类的玩意儿,一直玩到天黑……简单的生活也是乐趣丛生。除了玩儿就最喜欢看课外书了!从少年文艺到安徒生童话,中学课上也是偷看一千零一夜,初一假期读的三国演义看得我废寝忘食,春秋战国故事也是那时看的,特喜欢,最喜欢的要算《基督山伯爵》了!真是精彩,要不是那年代盛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观点,我真应该学文,父母都是学文的,学理工纯粹靠自己的天赋与努力,数学化学得心应手,物理由于不爱动手,学起来真是吃力,一直没开窍,考大学也拉了后腿。大学里更是天天在图书馆里看小说,《飘》《简爱》《琥珀》《根》《红与黑》《福尔摩斯》……最喜欢《傲慢与偏见》,看的大部分都是西方小说,尤其长篇小说,觉得读起来更有味道,现在好像很少有人再对大部头著作感兴趣了!数学课一学期没听,考高数前不到两周的时间完全是靠自学,还考得不低,很是自豪。
多年形成的习惯,不看些文字就觉得没吃好饭,读者文摘陪伴了我多年,也算是现在所谓的心灵鸡汤吧!还是喜欢读纸制书籍,那种纸墨书香的味道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现在的信息量太大,多到你应接不暇,只能学会取舍,闲暇时一杯清茶伴一页书笺,若再有窗外雨声淅沥,用惬意俩字描述最合适不过了!还是高晓松说的经典,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