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妍妍总是用错误方式来引起老师关注的“强大”行为,重新翻开了《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被书中的内容又震撼到了!
学校不能将自身当作教育的最终目的,学校必须牢记,它应该为社会,而不是为学校自身来教育学生。这样,学校一定不能忽视那些自己放弃成为学校楷模、成为理想学生的儿童。这些孩子追求优越感的欲望不一定弱于其他孩子。他们只不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上。
在这些事情中,他们没必要束缚自己,而且他们相信这些事情无论是对是错,都比较容易取得成功。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幼年时,就已经不知不觉地训练自己在这些事情上进行过探索,并取得了成功。
因此,他们或许不可能成为杰出的数学家,但可能在体育运动方面比较突出。教育者永远都不应该贬低孩子在任何其他方面的突出成就,而是应该用它作为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来鼓励孩子在其他领域追求同样的进步。
如果教育者一开始就从孩子某一方面的长处出发,用他们自己取得的成就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让他们相信,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成功,那么教育者的任务会更容易完成。这就好像诱导孩子从一个硕果累累的牧场转战到另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牧场。而且,除了那些迟钝、智力低下的孩子外,所有的孩子都有能力成功地应对他们的学校任务。
因此,教育者要做的就是帮助儿童克服那些只是人为设置的障碍。这一人为障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将孩子抽象的学业和成绩及学校表现作为评判儿童的基础,而不是将最终的教育目标和社会目的作为评判标准。对小孩来说,这种障碍还反映出他们缺乏自信。而且,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和勇气,他们对优越感的追求没有一个合适的表现方式,由此便导致了孩子的行为可能会偏离有益的社会活动。
孩子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会做什么呢?他想到了一种逃避的方式。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孩子会傲慢地做出一些特殊的行为,如鲁莽无理或顽固,这些行为自然不会赢得老师的表扬,但可以吸引老师的注意,或引起其他孩子对其仰慕。这样孩子常常会借助自己对别人制造的干扰,把自己看成一个无所畏惧的英雄或小巨人。
看到这些内容,我理解了妍妍的奇怪行为,因着她对优越感的追求,她总是会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如自由活动结束了本应该把玩具收起来了,她却磨磨蹭蹭地不愿意把玩具收好,总是要叫她好几遍才肯放掉玩具回来坐好;又如她和多动症舟舟老是会发生矛盾,我们总是提醒她不要和舟舟在一起,但是她却故意像贴膏药一样贴着舟舟,明明知道舟舟做得不对,她竟然还去学她,有时真被她气得火冒三丈;又如上课时她故意去拉前面小朋友头发,提醒她不要这样做,她又去动旁边的小朋友,把她的椅子搬到旁边去一点,她竟然当着我的面挪一点挪一点挪回去了,“那你好好坐,不要再影响别人了”我话音还没落,她又开始翘起椅子来了……
看来,她只要觉得老师在叫她的名字,她就觉得自己成功了,因为老师关注她了,虽然老师是用批评的语气跟她说话,她也不在乎,只要被关注她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想,她是何等地缺少关注,渴望得到关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