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玫瑰与鹿
“万一,万分之一的错误,那对一个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句句走心、引人深思的台词。电影《十二公民》改编自美国影片《十二怒汉》,讲述了十二位学生家长围绕一起“20岁富二代弑父”案件讨论的故事。
这十二人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有急诊科医生、房地产商人,有超市老板、大学保安,还有出租车司机、保险推销员等,他们生活不同,人生经历也各异。但有趣的是,或为了孩子、或迫于生计,原本互不相识的十二人在北京一所政法大学的西方法庭模拟考试中组成陪审团,他们在听取学生法庭审理后,将要对此案做出最终判决。按照规则,审判结果必须是12:0。
从第一轮的11票“有罪”,到最后一轮投票中,12票“无罪”。这一投票过程掺杂着许多陈年旧事、许多无可奈何、许多挣扎与选择,让我透过他们的故事,看到了一个不那么美好,却依然可爱的世界。
无疑,电影的主角是八号陪审员先生。第一轮投票,在11票“有罪”的情况下,他依然选择“无罪”。面对其他陪审员不满的质问,八号陪审员只是说:“这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不能太快了。”是啊,每个人都拥有唯一一次生命,在还未证据确凿之时,没有任何人有权决定别人的生死。无论他光风霁月,还是劣迹斑斑。我们总依靠惯性思考,为身边所有事物贴上标签,似乎富二代一定挥霍无度、干女儿一定是被包养的小三。但细细思量,这种极简的价值观适用于高密度群居的我们吗?一杆子打死一船人,对那些被牵连的“清白之身”来说公平吗?管中窥豹、盲人摸象,何以寻得真相真理?
在社会积极向前迈步的大潮中,总有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仇富、拜金、潜规则、网络暴力、道德绑架。从张国荣到乔任梁,有多少人“死”在了舆论里?该影片第九分钟,十号陪审员说的“河南二道贩子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是好人吗?”让我想到了我在网络上看到的一句话:“阿里巴巴一年挣这么多钱,你马云为什么不给所有慈善项目捐钱?”一样的无理取闹,一样的令人恼怒,一样的傲慢,一样的偏见。
当然,这并不是所有人的价值观,就像影片中大部分陪审员都愿意摆事实讲道理寻找真相一样。也许有人像四号陪审员一样,需要抽丝剥茧,将真相完美还原,他才会“幸福地向真理低头”;也许有人像五号、九号陪审员一样,因为自己曾有过切身之痛,所以希望能够避免悲剧重演,想要在悬崖边上拉那个孩子一把;也许有人像三号、十号陪审员一样,将自己代入到案件当中,以致感性大于理性,做出了许多情绪化的、错误的判断;也许有人像二号、十二号陪审员一样,性格不够刚硬,喜欢随大流。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善良的,是未“失其本性”的,是尊重生命的。艺术高于生活,但也源于生活。经过细致严谨的推理与实验,他们否定了人证、物证,还原了案件的真相。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宣布一个人有罪,除非证据确凿”。十二个公民,十二种身份,十二种想法,十二个角度,十二个选择。这部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希望,一种这个世界有黑暗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光明的希望。愿我们能够坚守着这种希望,让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的人不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