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积累之新闻
1电视新闻强调视听合一,用画面说话。画面思维是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对于那一些创新的表达手法需要积累以及分析。(此部分需要长期积累)
2敏锐的观察,当你在观看的时候你在看什么。
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我仅仅局限于感动以及反思自身,方舟子却提出了质疑,而且四大质疑点还颇有道理。我反思自身,当我在观看的时候,我到底该想些什么呢?真的很想从细节入手进行观察,从专业的眼光进行评论。《超级中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我只是走马观花地随便看了看,的确是浪费了。
3诱导性采访的作用不容忽视
柴静的那一段采访的分析,引起了我对于采访方式的思考。诱导性采访需要关注于语句,而这也是一个大的话题。我其实一直很想去做人物的专访主持人,那么就先从积累和分析采访手法开始吧。
今天的课程,让我获得的最大的一点就是,你想要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不是要看得更多,而是要有更多的知识和更加细致以及敏锐的观察视角。
(需要分析《超级中国》补发老师邮件)
大事记
早课:为什么我早上就是起不来!!
精力管理不够到位:晚睡也是精力管理问题的一个表现,但是不止于此。我习惯于透支而不懂得休息,当然难以支撑。首要目的并不是严格限定自己睡眠时间,而是调整我自己的工作-休息模式,关注自己的精力管理。
害怕即将要面对的挑战:演讲、晨读、寒冷、走出舒适区本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还是在意识并不太清醒的早晨。所以我需要另外想一个小trick来应对它。
番茄工作法:为我目前的记录-总结模式来一次升华。
我所理解的番茄工作法。
1增强对时间的感知。以25+5为一个单位,全面改进对于时间的认知,我对于数字的感觉不够敏感,那么我需要把需要对之产生感觉的数字最大简化。
2缩短总结时间。当前总结花费的时间太长,我需要把总结打散,分散到每一天的工作当中,而番茄工作法提供给我一个很好的实践,在一轮工作结束之后,立刻开启总结番茄。
3优化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流程。对于一个时间段的规定,一个番茄的运行分为几个阶段,开头先了解任务,回忆之前的任务,对任务进行定量和定性;在番茄运行的最后几分钟,回顾这个阶段的任务来进行总结。
4增强对于任务完成时间段的预估。我喜欢这样掌控感。
5系统性地记录,让自己更好地获取反馈、了解自己。一件事情重复多次,但是没有得到任何提高,这样的效率让我无法忍受,我需要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来进行总结,番茄工作法是我实践的第一步。
6给自己划定一个拒绝打扰的界限。在番茄工作时间,我需要学习如何拒绝各种打扰,内心的打扰和外在的打扰。
7养成休息的习惯。我是一个偏向于工作狂性质的人,但是长时间的工作会耗费我巨大的能量,我不喜欢自己疲惫的状态,所以我也需要将休息的习惯融入每一天,25+5的模式很适合我。
番茄工作法的缺点:
框架之下,仍需自我探索。番茄工作法是为我自己的一天划分了不同的阶段,但是每一个番茄该怎样设置,需要做一些什么东西,都需要我继续探索和学习。
博鳌亚洲论坛专题策划
这是一个从兴奋到不能自已-初尝艰难的滋味-感受到任务量巨大的压力-了解到自己能力有限的无奈
当你可以一个独立的视角去观察那么一个大型的论坛的时候,我心中感到很兴奋。分分钟不想休息,就直接往工作室走去。而这时候的我已经明白,你需要好好保护你的想法,所以,不论如何都要提前行动。我开始写策划,找内容,编辑第一条微信,组建自己的团队,希望可以形成团队的合力、
负责人的不在岗位,加重了我的工作量,再一次考验着我对于工作和学习制定出来的界限。而且,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份工作将是一个无底洞,我投入越多,它对我的索取也就越多。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很担心。不知道该怎样抉择。我开始认真思考,在研习营之后,退出工作室的实习工作,专心学习,或者找其他的实习工作。
网络的存在,让独家的想法成为了破灭,我很想快,但是没有办法做到。文字实录的出现,全程直播的存在,让我突然之间感觉到了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是那么少。自己的效率是那么低。在这个时间里面,我想办法运营微博,至少我可以想到的办法我都实验过了,还是没有一点起色。我搜索者网络上的各种资料,拼凑和编辑着微信,感叹我的速度怎么这么慢。
博鳌专题还是要继续做下去。我希望自己可以得到最大的锻炼吧。
今天有点晚,以后不会这样了,真是对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