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上映的第二天,我和妹妹一起去看了。选这部电影去看也只是因为之前电影推广比较多,加上演员也是比较熟悉的,而且近几年类似题材的电影出了不少,所以内心的期待值不是很高。
电影刚开头是灰色画面,男女主在飞机上相遇,然后跳转到男女主第一次在火车相遇,画面是彩色。第一次见面的的陌生好奇,与之后见面的小心翼翼和内心的渴望;第一次见面的狼狈与之后见面的各自的变化;渲染的氛围还是很好的。后面便是男女主北漂,经受许许多多的挫折、分离、前途与梦想的抉择,然后相知相恋,不离不弃。他们相伴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到最后还是逃不掉走向分离,他们彼此相爱,但是却无法相伴。故事情节说实话有点俗套,好像很多很多的北漂题材的电影,都逃不了这个结果。并且中间强加了一点男女主在雪地里的对话是真的很令人尴尬,有点凹文艺凹过头的感觉,让人看着有点出戏,并且很难受。
可能是情感经历的原因,其实我对于男女主的感情线不是很感冒,打动我的地方都在男主的爸爸那个角色上。可能是从小和外公外婆长大的缘故,我对于老人,总有一种亲近的感觉。林父的这个角色,就像现在家里面的老人一样,他们身体不是很好,但是却一点也不愿意给子女增添负担,所有的孤独、难受、想念都放在心底。当我看到除夕林父一个人现在家门口,天地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只有身后的房子散发出一点光亮,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那是他一生守着的地方,也是在每一个孤单的夜里给他温暖和归属的地方。所以当见清要带他去北京时,他才那么坚决的否定。
见清和小晓分手后的一次春节,林父拄着拐杖去火车站台接见清。他握着见清带回来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手说着:“小晓,你回来了”。在林父心里,陪伴了他很多个春节的小晓已经是他心中很重要的亲人了。没有人知道已经看不清的他,是怎么从家里来到火车站,这中间长长的一段路,他是怎么一点一点走过来的。可能他很早的出了门,拄着拐杖,过马路时遇到一个小孩扶过他,坐公交时有人帮他刷了卡,给他让了座位。虽然看不清风景,但是可以感受的微凉的风吹在脸上,或许还带着丝丝冰凉的雪花。当我无限畅想的时候,朋友在旁边弱弱的插了一句:“也有可能是出门发了个的士,直接到的火车站。”我瞬间就笑了,对啊,好像人总是会不自觉的把事情想得复杂。故事结尾林父几乎贴着信纸写下的那封感慨万千的信,那句“缘分这事,不负彼此就好,想要不负此生,太难了”是最让我感触的一句话。在这个镜头时,我听到电影院里很多人都泣不成声。我侧过头看了看坐在我身边的妹妹也不知什么时候带上了墨镜,鼻头红红的。
五月天的《后来的我们》里写:“后来的我们,依然走着,只是不再并肩了,朝各自的人生追寻着。”阿信的嗓音真的很动听,曲子也让人听不腻。之前有一个朋友问我近况,我回复了,他说:“没有我你也过的很好啊。”我听着有点难受,其实没有谁少了谁就过不下去。可能我们之前关系亲密无间,但是之后却渐行渐远。可能是生活圈子的不同,也可能是太久没有联系疏远,但是我却从来没有过刻意的远离。我们还是各自过的很好,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选择。可能啊,我们不再如从前,但是我们都有了各自想要努力的方向。我觉得这样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