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接触了很多的管理理论,而这大多部分知识是从教科书来的,教科书里都是在论文、或历史上有影响的一些管理理论,当然,并不是指在现实企业里没有运用这些理论,而且仅凭教科书也难以把所有的管理理论解释完尽,因此,对一些不是在教材里呈现的,非正统的边缘理论同样值得我们去挖掘。
当我第一次接触高德拉特的著作《目标》时,我也不以为然,认为那只是一些没名气的家伙,在物理界混不下去了,就想到商业里混。因为它是一本小说,就怀着随便浏览的态度,尽快把它看完,但惊喜伴着震撼来了,很快又想看第二遍,很少有几本书能让我重复看的,尤其是小说。
这是一本很适合我价值观的理论,首先,他的苏格拉底式的展现方式,循循引导,层层叠入,让人体会书中主人翁在问与答之间碰击出的智慧火花;接着,他基于常识的推理,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假设,我们都知道常识,并且,都了解它,但很少人去面对它,去怀疑它的假设;最后,对事物的看法基于固有的简单性,推崇科学家式的思维;或许我这么概括有点过于简略,但如果能展开,你就能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对话作为我们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中的写作方式,如《论语》,《斐多篇》、《乌托邦》,区别在于《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告诉你世界是怎么样的;而《斐多篇》是苏格拉底的追问,让你自己思考世界是怎么样的。在《目标》中,主人翁罗哥的问题最初都是由物理学家帮他提出的,,企业正在亏损,错把实现工具当成目标,企业陷入困境时找不到真正的问题,系统只能处在混乱状态。当教授问“你的目标是什么”时,罗哥列了一大堆,教授说:“如果你找不到目标,你就找不出企业的问题”。通过不断的追问,找到目标,进而就去找实现目标的制约因素,把资源迁移到限制因素上,这就是TOC制约理论(Theory OfConstraint)的开始。
现实中,我们的制约因素来自多方面,而绩效的实现瓶颈只有一个,通常,是我们的惯例、我们的习惯、衡量基准、运作规则等承认及容纳了那个限制。在一个组织中,上层制定出来的衡量标准,如KPI,下层员工就按标准执行,但这个标准执行,不管执行起来难度如何,久而久之,底层的员工不理解,就把标准当成了目标,忽略了组织的真正目的。而且,有时,越底层的员工越不理解。
跟简单性有关的非常有趣的一个例子,高德拉特与他的女儿的对话:“要清晰地思考,需要接受固有简单性(inherent simplicity)概念,不是把它视做一种奇谈怪论,而是一个实用的方法,来观察现实,任何现实。”他的女儿是心理学博士,也是好奇心极强的人,她认为现实是复杂的。她的父亲又一次引导她:但是,复杂性还有另一个定义,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或经理,你对系统的描述兴趣不大,你比较感兴趣的是操控及预测它的行为会有多困难,尤其是当你想引入一些改变时。你给复杂性的定义是,系统的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越高,系统就越复杂。”高德拉特并没有否定现实是非常复杂的,相反,他完全承认这是事实。但他所说得是,有办法从另一个更重要的角度去体会出它其实极其简单。系统自由度就是他的角度。举个简单例子来理解系统自由度,多米诺骨牌大家都会玩,推一张牌倒下之后,后面的几十张牌跟着就倒下了,但是,相互距离的好远的几张牌要把他们推到,得要多推几次,从系统自由度这个角度来说,后一种推牌方式更为复杂,它们之间没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高德拉特说:"目前有很多新的领域等待我们去寻找答案,除非我们能成为好的科学家并且有科学家式的思维,这是我过去二十五年以来一直没改变的观点,那就是“成为好科学家”的秘诀,不在于我们拥有大脑的智慧力量,因为我们已经够多了,而在于我们能否简单地看待这个世界,并且有逻辑性的准确性的思考我们所看到的问题。而这里面最关键的成分莫过于我们有勇气面对我们所看到的,并且推断出事情完成所呈现出来的方式的不一致性,而挑战最基本的假设是实现突破性改善的开始。”对,我们的改变是从挑战基本的假设开始,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就是习以为假设的世界,日本有位作者写了本书,介绍我们所依存的世界99.9%都是假设。科学的发展,导致曾经的理论破产,新的假设更利于现实世界的运行,因此,新的假设大行于道,接着,等待更新的假设把它打破。
伟大的理论都有一个特点,通过对其所在领域的过度解释,进而成为此领域的哲学,并影响到其它领域。如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开始只是用来治病的,后来衍生到文学、哲学、文艺等学科;进化论只是生物学的规律,现在适者生存几乎适用于所有竞争发展的领域。不伟大的理论,同样可以运用它,如果它对现实产生效果,不见得E=MC^2这么伟大的理论没几个人能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