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六点签到
一旦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前拥有什么,下一步就是采取行动了。
但是要采取什么行动呢?创造就是创新,有异于守旧。
教育向来强调守住旧传统,所以一般学生的创新经验有限。创新也是一种可以培养出来的技能。
你以实现创造理念为目标来采取行动,但行动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当行动奏效了,你可以继续同样的行动,或者喊停。但继续有时候会有功效,有时不会。
借由观察当下成效的改变,你可以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
这一切行动,不管有效的或没效的,都有助于创造出最后的成果。
理由在于,创造本身就是个学习的历程:学习哪些行动有效,哪些没效。创造者所拥有的本领,就是试验以及评估试验结果的能力。
创新并不全然是一种借由犯错来尝试的过程。当你采取新的行动,设法实现创造理念,你也等于是在培养自己的某种直觉,借此判断哪些行动会有效。
创造者因而有能力建立起一种“方式精简即是美”的原则。
这通常要一段时日才有办法做到,而且你的创造经验越丰富,培养出那种直觉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有些行动能够帮你直接达成目标,但大多数不会。
唯有当你能够调整或修正你目前的行为,你才算是对“创造的艺术”有所了悟。
我们常被谆谆告诫,说最好“第一次就达成”,或者更糟糕的是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尽善尽美”。
这种态度有可能导致你根本不懂得什么叫作修正调整。
为了实现你的创造理念,当情况不妙时,你该做的也许是见风转舵,而不是坚持到最后。
偶尔,有些人鼓励其他人“撑下去”,养成“决心与毅力”,借此避免习惯性的放弃,但是这种策略几乎不曾奏效。
因为修正行动的能力并未持续强化,光是试着“撑下去”,充其量就像是拿头去撞墙。
当你满腔热血地一再“撑下去”,但又一再失败,你眼前的最小阻力之路就只有放弃一途了。
也许你以为放弃的习惯是一种严重的性格缺陷,但实际上可能不是那样。
能让你的创造历程继续下去的,不是毅力、意志力或决心,而是边做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