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爆发户”
二月河《雍正皇帝》里在雍正登极未稳时,不死心的八爷党做了最后的垂死挣扎,利用几个不掌实权的满清铁帽子王,企图借恢复早已被废除的“八王议政”祖制,逼雍正下台。虽然雍正拥有兵权,稳操胜券,但八阿哥拉拢的人极多,且雍正新政侵犯了官员的利益,朝廷里很多人都持观望态度,甚至幸灾乐祸,都保持沉默,不帮雍正。强权确实可以“镇压”,但却收不了人心,遗留祸根。在雍正孤立无援时,只有一个内务府的七品书办——俞鸿图站了出来,从容、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地公开辩论,对八阿哥据之以争位的依据,都一一进行驳斥,并历数历史上每一次“八王议政”会议,以事实为依据,否定了其发难的“正义性”,使之出师无名,由其自居的“顺应民意”一落而伦为“恶意谋逆”,帮助雍正收服了人心。从此,俞鸿图就发迹了,从七品书办小吏,一举跃升为朝廷重臣,可谓“跃龙门”,难听点讲,叫“爆发户”。
这下子,俞鸿图原来的那些同事,可嫉妒坏了,都后悔错失了良机,而他的顶头上司,回来就扇了自己两嘴巴,恨自己不争气。
可是,俞鸿图真的是“撞了狗屎运”了吗?
二、俞鸿图为什么能抓住机会
内务府的那些书办,之所以懊悔,是因为他们以为,在他们所处的环境里,以他们的地位、职权,出头是极难的事,不料眼睁睁看着身边有人崛起,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地位,同样的职权。他们认为俞鸿图据之以出头的资源他们也有,他们不过是当时胆小,错失良机,不禁眼红、心热,羡慕忌妒恨。尤其是,俞鸿图击溃八阿哥的主要武器,就是熟悉“八王议政”,那些同事们,其实也熟悉。
但我认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必然的!
俞鸿图击溃八阿哥的过程,并不仅仅是熟悉“八王议政”。他刚开口讲话,就被八阿哥截住了,并冠之以“犯上”罪名。如果坐实,他一个小吏,是会被牺牲掉的,雍正明知道他冤枉也不会分神去救他。俞鸿图并不慌乱,因为他抓住了八阿哥的软肋,八阿哥此举,本身就是犯上作乱,这在中国上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从道德上和法律上,都是大错,而所谓的“八王议政”,并非八阿哥等人所理解的那样,真的是八王共同执掌天下,而不过是议政而已,且并非是一项制度。找到了八阿哥的软肋,那就好办了,把“八王议政”对皇权的威胁去除掉,八阿哥等人的行为就是赤裸裸的“谋反”!怎么处分都不为过!八阿哥由此就彻底沦陷了!
但这个软肋,岂是一般人能找到,并能抓住的?剥除不掉“八王议政”对皇权的威胁,一切也白扯!但八阿哥发难时,为什么那些内务府的人不发言?其实不仅仅是他们不发言,即使是满族王公们,上书房大臣们,也都没有发言,为什么?还不是搞不清楚“八王议政”,连雍正和八阿哥其实都不清楚,否则,雍正也不会那么紧张,八阿哥也不会那么明目张胆!
俞鸿图抓住了关键、重点,并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这才是他胜的根本原因。
而要抓住重点,就要梳理出骨架;而要梳理出骨架,就要纵观全局;而要纵观全局,就要搞清各个关节;当掌握了所有的点之后,归纳、分析、总结,通过比较,就能梳理出骨架,找出重点。
但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点一滴的历练、试错、验证而来,换言之,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还有“勇气”,难道俞鸿图真的是天生胆子大吗?非也!那是因其心中有底气,别人看着危机重重,在他眼里,却是安全之地!比如高明的心外科主治医师在做精密手术时,误差极小,即使身边的辅助医师,也都会捏着一把汗,而主治医师却不会,因为他能掌控得住,在他眼里,这很安全,自然就不怕了!
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他能掌控得住,根本就不靠运气,安全是必然的!
要将某一件事情做到卓越、优秀,只有提炼出“道”,并按照“道”去实践的人,才能做到!
因此,把一件事做好的人,往往很容易将其他的事情做好,就是因他提炼出了“道”。
而俞鸿图后来的表现,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雍正本来很大程度上是感激他在关键时刻顶住了八阿哥,就升他为御史,但后来发现,俞鸿图在很多事情上都很有见地,办事能力很强,简直是一个多面手,干什么都很优秀,最后他在河工任上因贪治罪时,张廷玉非常可惜,一度想说服雍正法外施恩,因自从康熙年间的靳辅、陈潢那一代治何能臣去世后,竟然几十年后继无人,而洪水在清朝,可是与打仗一样重要的大事,而俞鸿图竟然是唯一一个可用的人。
这能是靠“狗屎运”发迹的吗?
而与俞鸿图天天厮混在一起的那些人,同样的环境,同时长的时间,为什么只有俞鸿图成功了?根本原因,就是表面上,他们都做着同样的工作,私下的生活也类似,时间也一样长短,但实际上,俞鸿图一直在持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不断地补缺,使自己不断地成长。而他那些同事们,却一直都在原地踏步。之所以那些同事没有觉察出来,是因积累的过程极慢,就像水滴石穿,虽然改变在发生,却极微小。但事实上,积累是一种复利效应,因为每一点每一滴,都会发挥出作用,影响下一点下一滴,因此,这个积累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加速过程!对于加速过程来说,所缺的只是时间而已!存在一个爆发点,越过之后,就不再是难以觉察了,而是大踏步行进,那时,其他人就难以望其项背了!
做个假设,如果每天进步1%,1年后是38倍,2年后是1427倍,3年后是5.4万倍!这个积累,慢吗?如果真是日日有进步,日日有成长,其实根本就用不了几年,就能跃然众人之上!
就像俞鸿图,自从被提拔上来后,雍正惊喜地发现,俞鸿图真是一颗被埋藏的宝石!很多难办理的差使,到了俞鸿图手里,都能迎刃而解,如果不是贪污,真要成为一代名臣了!
其实,不仅仅是俞鸿图,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而必然,都是积累而成!
如高士奇,“幸运”地得到了康熙的面试,一日之内,连升七级,但他得到晋升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他的学识,而那却不是遇到康熙的一刹那间得到的!而是积累而成!有幸面见康熙的人多了!
如张廷玉,也是康熙见过之后,确实有才,这才破格提拔。而这“才”,也是在见康熙之前,就积累完成了。
还有纪晓岚、周培公等人,都是如此!
三、总结:一切都是积累
俞鸿图发迹的根本原因,是他在同样的环境里,积累出了成果,“一遇风云便化龙”。
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天天努力,肯定会有成就,可就是耐不住,或早或晚地放弃,就是因为,这个积累的过程太“慢”了。但按照我们上面对复利效应的计算,就会知道这个过程,总体上并不慢,而是起步阶段的每一步,都太微小,难以觉察,看不到希望,失去了动力!
因此,要使自己有动力去积累,就要低下头下,找出每一日的新的“变化”,让自己看得到进步,再抬起头来看远方的美好时,才会相信自己能够实现,这才能得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