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朋友圈里的包子、馒头越来越多的时候,我是丝毫都不动摇的,因为我太知道了,面粉一旦上手,揉、发酵、整形、或蒸或炸加收拾,那没有半天功夫根本下不来。
何况,我家里还有俩对厨房充满热情的皮猴子。
只是,朋友圈里竟然频繁地晒出像油条、千层饼、猫耳朵这种工艺复杂的面食时,我还真是有一点点心动了。
前两天,两孩子受动画片影响,纷纷追着问我:妈妈,能不能吃披萨啊?
封城到现在四十多天了,我们可以关闭一切与外界的联系,却独独不能关掉我们对美食的那份挂念,并且,越是求而不得越是想念万分。
那就玩面粉吧。
我先是找了网上的店,想一次把面粉酵母黄油这些物资全部准备齐全,但是即便是同城,人家也告诉我不能发货。
正遇上小区的志愿者组织大家团购超市的爱心菜,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问他是否可以给我代购别的物品时,他特别爽快地答应了。
我写好清单给他,他回复我说:别的估计都有,就是这个酵母,超市早就断货了,上几次我给别的业主都没有买到。
酵母也有紧缺的一天啊。
那一刻,有种情绪一闪而过。我在想,开城以后、以后的以后,我们还会不会记得有这样一天。
不过,酵母的问题倒好解决,有位邻居的超市就开在小区门口。
小区志愿者跟我说超市有高筋面粉和低筋面粉,还说如果不是当了志愿者他真是不知道面粉有这多种。
我请他帮忙各买一袋,并且把黄油淡奶在超市的具体位置也告诉了他。
等接到通知去拿才发现比预想得要重,原来一袋十斤而不是四斤,我听岔了。
看着二十斤的面粉,我乐得像个二百斤的胖子。
酵母紧缺,家里还剩的小半袋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功效,所以开始玩面粉就从不太需要它的品种开始。
第一次,是做糖油饼。
没用称,没配方,全凭感觉加手抓。当第一个糖油饼从锅里捞出来的时候,我自己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觉得肯定好吃。
说起来,油炸的食物算不得健康食品,何况是到了容易胖容易秃的中年,送进嘴里的东西真是得多一分考虑;可是又不得不承认,那些不太健康的食物总是能给人更多的幸福感。
第二次,就是做面条。
一天三餐,吃得雷同。
中午晚上两顿,我们家多数都是煮饭、炒菜,说实在的,别说家里那两小只吃烦了,我都做烦了。
自己做面条是与超市里买的那些干面条不同,现擀就是新鲜,还带一份自然的筋道。
再一次,没有称、没有配方,全凭印象加手抓,真的不要太成功,我都佩服我自己了。
做面条,是全家齐上阵。俩孩子一听说要做面条,争先恐后、欢天喜地。
做面条决对是个体力活,太费劲了。
因为面团要特别硬,才能保证最后成品的形状和口感,所以我直接拿擀面杖来压面,就像在纪录片里看到制作竹竿面一样,来来回回,反复碾压。
累是真累,手发酸、整个胳膊都感觉有点吃力,但是当第一口面卷入口中时,那爽滑、那筋道,值。
做好晚饭后,我突然就想做红糖饼。
他们爷仨在餐桌上吃饭的时候,我就用开水加面粉搅得了半碗烫面。
吃完并且收拾妥当,我就铺开面垫、洒上面粉,用红糖、芝麻加少量的面粉拌了馅。做法着实粗糙,我内心却是十分笃定。
孩子闻味而来,哥哥就站在锅边,烙得一个,他吃上一个;弟弟怕烫,用盘子装好,端到客厅躺着吃。
我总觉得做饭、吃饭都不算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需要关注的事情太多了。
我做饭,是因为我喜欢;孩子们吃饭,我也希望是因为他们喜欢。对我们彼此来说,这都不能算是义务或是任务。
只是,当我们足不出户这四十多天来,我内心里还是有些许变化。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句话,好像是说:碗筷间的烟火才是中年生活的高光时刻。好像在这一段时间里,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些。
当视觉、听觉、触觉这些感官感受得到限制时,我们的味觉却依旧鲜活、甚至更加渴望,这是最纯粹、最本能的事啊。
只有食物,最能安抚人心;也只有食物,最能稳定情绪。
明天下午,我准备带着俩猴孩子再整点零食,毕竟紧缺的酵母还没买到,我得想点别的办法和孩子们一起玩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