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大,对年的期盼意识越来越淡。当街上的外地牌照车辆越来越多的时候,才意识到年越来越近了,是该打点年货,准备过年了。
无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在物品应有尽有的今天。过年意味着有好吃的、好穿的,可以放鞭炮,绝对是物质的丰盛大聚会。平时难得一见的物品,过年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在那缺衣少食的童年时代,这种愿望便尤其的强烈。
小时候,从放学起,调皮的我并没有失落于没有拿到奖状的悲情之中,倒是极大兴趣于了年货的筹备之中。父母亲要找一个村里面最好的裁缝,为我们量体裁衣,赶制新年的新衣新裤,从量过尺码的一刻起,便处于无限的期待之中,扳着指头数念着日子。数星星盼月亮,夜里都会梦到穿着新衣服的样子,以至于笑出声来;新鞋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黄晕的灯光下,在温暖的炉火旁,母亲一针一线的纳着千层底,赶制着一个孩子的希望,赶造一个温馨的新年。
二十三,过小年,过年也进入了倒计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二十三,老灶爷上天”,在外多忙碌的人在这天都要回到家中报到,参加“数人口”的仪式,鞭炮响起来,气氛浓起来;“二十四,扫房子”,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除旧布新,打扫家庭的角角落落,以除去一年中的晦气,干净卫生,窗明几净,新年新家新气象;“二十五,割豆腐”,家家户户都要割上足够的豆腐,小时候,家乡人都有磨制豆腐的习俗,起早贪黑,忙上整整一天,白白净净、香甜可口的豆腐便在眼前了,香甜怡人,入口即化;“二十六,去割肉”,在村子中心的位置,大队部楼下,一个长方形的院落,是一个屠宰猪的场所,猪的哀嚎声便响亮起来了,各家各户排队买肉,肚子里的馋虫便翻江倒海起来了;“二十七,送闺女”,出嫁的姑娘,在这天都要离开娘家,回到婆家,开始独立的生活历程;“二十八,蒸馍馍”,家家篝火点起,炊烟缭绕,花卷、花糕、抓钱手、枣花、各种动物的面食造型便在母亲手下应运而生,香甜的面食气息沁人心脾;“二十九,筛黄酒”,家里的成年人亦或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菜炒起来,酒喝起来,酒令行起来,浓浓的年味便淌出来;“三十,包皮儿”,这天,家家张贴红红的对联,喜气盈门,一家人围在一起,捏着饺子皮儿,包着饺子馅儿,往高粱杆子制成的锅撇上摆着饺子,你一言我一句,热闹非凡。三十的晚上,处处都是欢乐的海洋,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冲天而起的二踢脚耀眼夺目,手端着盛满饺子的饭碗,吃着香喷喷的饺子,看着迎春的电视节目,心里乐开了花,那样子一个晚上都睡不着了。上了年纪的老人有“守岁”的习惯,在“五更分两年,一夜连双岁”中期盼福禄寿的到来。
“大年早早开头门,开开头门接财神,先接金后接银,然后再接聚宝盆”,在如歌如潮的鞭炮声中,睁开朦胧的睡眼,念着家乡的小调,迫不及待的穿上新衣服新鞋,跟上哥哥们,沿街登门上户,给长辈们磕头,献上一年的厚礼。
过年是属于孩子们的,印象深刻的是过年玩耍的时候,七八个同龄的孩子们,玩着“赶蛋”的节日活动,你一棍子,我一棍子,热闹非凡,比高尔夫要好玩多了。若是有一场雪,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堆雪人打雪仗,此中滋味,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