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0年4月的出游。
说西塘被誉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拍照游玩赏景非他莫属时,即刻动心,遂排上日程,在裴妞(原公司部门领导)及她的摄影发烧友组织下,慕名而去。
一行约有十三四人。
去西塘前还没去过甪直和木渎。乌镇和周庄去的倒是早些。当时心里估摸西塘应该类似于乌镇和周庄,有着小家碧玉般的杨柳,几步一座的石板桥,古朴江南的建筑物和操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居民吧。
去时包了一辆车,两个多小时的路途,迷迷糊糊打了几个盹就到了,安置在民宿,门前小河静谧,杨柳依依,几张竹编藤椅散乱的放在门口,店主说是给客人晚上落座喝茶聊天的。我和嘉嘉一个房间,吱嘎作响的木楼,共有三层,我们就住顶楼,屋里地铺红毯,三面围栏式雕花老木床,一桌一椅,甚是简单。儿时在外婆家长大,外婆的床就是这种雕刻着花纹的江南特色古床,便于挂蚊帐。看到此床亲切感油然而生。
卸完行李,一行人径直来到西塘大门,检票后就算踏入了古朴浓郁的江南小镇,随后兵分两路,摄影师们扛着装备寻找最佳角度和最美画面去了,我们一行四人就沿道街道散漫闲逛起来。但见白墙青瓦,河流纵横,绿波荡漾,弯弯的石拱桥因为是周末,所以人山人海,桥上人看桥下人,桥下人望桥上人,笑颜如花。
一路躲闪人流。沿街看每家商铺,传统的,复古的,现代的,时尚的,另类的,创意的比比皆是。我们看着钟意店铺就进去观望下,看看特产,摸摸饰品,摆弄比划着,不想买的几个女人总会留下一句,颜色不搭,款式不配而姗姗离去。沿河走廊皆是茶座,店二站在路口召唤着,都说自家的茶才是走心的茶,给你精气神。喝的喝,吃的吃,无论你是坐着,走着,或是手持食物,边走边吃也是跟古镇的景致相当登对,这种出行就是一个慢字,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吃,慢慢聊。
还有芡实糕、桂花白酿、花制作、时光旅店,上海故事,火柴天堂,古银杏树,都印着古镇的淳朴和清透,弥漫着小河里散发的水草香。
有家异朵民族服饰店,每条街每个角落都能遇到它。里面的披肩畅销不断,满街满女人的都是一条披巾,各种姿态散落在她们的肩上,腰上,头上,手上,混搭的风情就在古街上随性摇曳。
“江南第一弄”的石皮弄,是西塘最长的弄堂。窄处仅容一人行走,清晨雨露沾滴,石薄如皮,走过这长长的弄堂,摸着古旧的宅门,听着青石板发出清脆的脚步声。想象那些庭院深锁春秋的年代。那个婀娜的女子定在这里和她相爱的人分离又重逢,一段往事,一份情深便遗忘在如梦的西塘里。
白天是喧嚣的,夜晚是疯狂的,夕阳西下,灯红酒绿的酒吧、唱吧、茶吧一拥而上,红灯笼,霓虹闪烁,馆子里飘出歇斯底里的高唱,震动的音响好似要冲出屋子,奔向石板桥,掀起河流泛滥一般。让行走的我们在路面有种摇摇欲坠之感。如果不被打扰,就让红灯笼微发光芒,安静守候时间该多好。
还是清晨比较好,很早的清晨,这时清风顺柳抬阶而下,湿气暖润。人流不多,早雾笼罩下的小镇才露出淳朴和清丽,偶有行人寻早茶,烟囱缭绕,勤劳的居民有手挎篮子去往河边洗衣洗菜,河两岸的人家生起煤球炉,火光唤起一片生机。美院的学生夹起画板,凝神关注,用色彩描摹古镇的风貌。果然青春才是主旋律,年轻脸庞上满是对未来的期许,嘴角是上扬的,尽现美好。
�两天的光景不足以透彻西塘的深邃,希望还有机会再去重温每条小道,每扇门窗,细数石板桥上的脚印,来来去去的身影,窝在藤椅里,看河水涟漪,看穿旗袍的女子在我眼前走过,闻着臭豆腐,吃不厌的豆腐花,还有这样的场景,几个女子嘻嘻哈哈手持串串烧,肆无忌惮行走在人流中,让过路回望不止,我们昂扬着头拐过另一个弄堂,笑,在窄巷里乱作一片。
淡我前生孤寂梦,行云逝水纵吴歌
有空可约,一起再去西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