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实在太过辽阔,横跨了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地中海也成为其内海。
在“罗马统治下的和平”时代,大多数皇帝只需要坐镇罗马,依靠血管般四通八达的大道,就可以比较稳定放心的掌控大局。
但是,随着3世纪危机的出现,“罗马统治下的和平”一去而不复返,军人出身的皇帝们,很难拥有如图拉真、哈德良的深谋远虑和雄才大略,与天才人物凯撒、奥古斯都的差距更是无异于天壤之别。
此时的罗马帝国,面临着光靠一个皇帝已经难以支撑的衰落局面,换句话说,就是“远水解不了近火。”因此,如果有人构想把国家划分出一定的范围,派自己信得过的人来治理,似乎也是非常自然的想法。
这对于中国历史的皇帝君主们来说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但戴克里先就这么做了。
为了更好守卫帝国的边境,他把帝国划分成东西两部分,各安排了一正一副两个皇帝。东方的正帝是戴克里先本人,首都在尼科米底亚,副帝是伽列里乌斯,首都在塞尔曼;西方的正帝是马克西米安,首都在米兰,副帝是君士坦提乌斯·克洛鲁斯,首都在特里尔。
“四帝共治”的正面效果是明显的,每位皇帝都率领一支军队,常年驻守在边境附近,一有蛮族入侵或其他紧急情事,便可以迅速出动平定。
由此一来,罗马帝国境内深处,再也不用担心遭受波斯大军或北方蛮族的侵略和蹂躏了,因皇帝一再被杀导致的政局动荡也成为了过去。
但因为一下多了3个皇帝,相应的军事、行政机构、人员必然也要增加,由此带来负面效果也很快凸显:士兵数量需求的急剧增加导致质量下降、增多的官僚机构和人事、税收大幅增加等等。
就拿士兵的质量来说,过去的罗马军团征募士兵,个头要求165厘米以上,体格和视力良好,有一定拉丁文的书写阅读能力,进入军团后还要有为其半年的实习期。但是到了“四帝共治”时期,这些要求已经形同虚设——只需要150厘米,就能成为军团士兵。
另外一方面,虽然戴克里先是当仁不让的最高和最终决策者,但从人性角度看,这四人彼此之间存在的微妙的竞争关系难免会在明里暗里滋长。
戴克里先在位时,凭借其一人如日中天的声望和权威,对其他3位皇帝可以形成有效的牵制,从而保持着帝国的统一。但是,这样的做法的危险在于,一旦没有了像戴克里先这样众望所归的人物,四位皇帝之间之间维持的均衡便很容易就被打破了。
这一点,在戴克里先拉着马克西米安一起“退位”后,君士坦丁大帝与马克西米安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为争夺帝位而发生的内战,以及后来与李锡尼争夺唯一皇帝宝座的战争,都是明显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