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个闺蜜,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计划缜密,思路清晰,是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的。研究生毕业后,毫无悬念地留在了北京工作。单位不错,工资尚佳,可以算是我们同学之间惹人艳羡的工作了。
但就在前段时间,她父亲突然胃出血,一晚上整整吐了两塑料袋的血。
那天晚上,医生已经下了通牒,可以准备后事了,而她父亲交代的第一件事却是对她说,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你还没有结婚。
她和我说的时候哽咽道:全家人都在担心他,而他却最担心我。
后来,她父亲有所好转之后,她的亲戚让她再多请几天假,甚至建议她干脆调回家工作,但不管什么建议,都被她爸爸一票否决:孩子工作重要,我是小病,养养就好,不能耽误孩子。
她说,在北京读书又工作那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动过要回家的念头,但这次,我真的动摇了。
她说,我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后悔的事情,但我现在格外后悔当初毕业工作的选择,为什么非要绷着自己那颗现在看来可有可无的事业心,那么卖命地为了别人打工,却忽略了最亲的人。
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我会选择留在父母身边。
2、
一个男生和我说,他妈妈特别厉害,尤其能忍。
我好奇。他解释道:我妈知道我每天都很忙,她就不会给我打电话,最厉害的时候,能忍着一个月不和我联系。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格外自豪。而我却觉得难过,想和孩子说一句话都需要忍着,想要拨通自己孩子的电话号码都需要思量许久,都需要衡量时间是否合适,孩子是否有空,自己是否唐突。
而这个电话拨通了,却往往得到的是匆匆寒暄几句后的忙音。
父母总是这样,思念,却从来不说。我难以想象,拿着手机听着那空洞而短促的忙音的父母,心里划过的寂寞是多么漫长。
我很少有羡慕留在老家的同学的时候。
而这次回家,却真真实实地对那些能够朝九晚五,按时下班,回家能够吃到热腾腾的饭菜的同学深深地羡慕了一番。
我们几人相约喝茶聊天,她们兴奋地聊着哪个网站的家电实惠合算,这几天又给爸爸买了什么家电,和妈妈商量着要给未来的孩子准备点什么。到了饭点,纷纷掏出手机给家里打电话说不回家吃饭了。
我曾经十分不屑于过早地投入到细细碎碎婆婆妈妈的家庭生活的女生,觉得年轻就该专于工作。而这次,我却被这些来自生活里琐碎的幸福触动了。
当我们踩着高跟鞋疲于奔命的时候,当我们在办公室加着班一分奖金都没有的时候,当我们孑然回到空荡荡冷冰冰的宿舍的时候,难道,就没有过“老娘不干了”“老娘要辞职”的这类不切实际,但又那么小女生的想法吗?
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你还会做出当初那样的选择吗?
3、
刚毕业的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和遐想,盘算着要去一个大城市,计划着要有一番大作为,梦想着有一份适合自己专业和理想的工作。那时候的我们,似乎生活里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我们满心欢喜,雀跃地向着未来递过来的鸿门宴的邀请函而去。
然而这份事业心,总要经历现实给你的几道奇奇怪怪的考题:新来的=打杂的,年轻=要多加班,加班=磨洋工,干得好=拍马屁。
在被泼了无数次冷水后,那刚刚燃烧起来的干事业的小火苗瞬间熄灭。
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好先生》里,孙红雷扮演的陆远这个角色,代替他死去的好哥们彭海照顾他未成年的女儿和误将陆远认成自己儿子的老年痴呆的母亲。
在剧末,老太太的老年痴呆已发展到了思维完全紊乱的程度,彭海的灵魂借陆远的口说了这么一段话:人家都说父母子女这一辈子,也不过是父母一次又一次地目送自己的子女,看着他们的背影越走越远。我要是知道您什么都记不住了,我早就回来陪您了。妈,我现在后悔了,但现在也不晚,我就是想陪着您多走走多看看。
都说,父母在,不远行。而在这个竞争力愈来愈大的社会中,我们之间有多少人,忙于奔波在外,忙于事业,忙于工作。
而在这些干不完的工作中,总有那么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羁绊牵制着我们回家的脚步。人类的这种“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拖延症,总会让我们在事后懊悔,如果……
而,可惜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