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我偏文,行事作风不像是理科生。事实上我们家族应该都是偏文一些的,妈妈是语文老师,哥哥是南开历史系博士生,现在也在大学任教,往上追几个长辈,大舅曾任漳州市长秘书,后领衔编撰漳州芗城史,外公大概也是偏文,印象中他老人家拄着龙头拐杖,一副老学究的样子。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个人感觉,我首先偏文,其次好历史。
然鹅,造化弄人,高中的时候,老妈觉得家里需要一文一理,让鉴于老哥已是文科生的既成事实,就要求我选理科读。至此,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格格不入的理科生诞生了。
理科的生涯不痛不痒,好在九年义务教育把我培养成考试小能手,每每都能在草鸡高中里位居班级第一。因此我能任性的看一些自己喜欢的读物,老妈和班主任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怕人笑话,那年代书店都去不了几次(没钱),所以我读得更多的是那些《外星人揭秘》、《世界未解之谜》、《上下五千年》,还有盗版的各种郭敬明韩寒小说。在老哥的影响下,我也读历史书,家里的文言文版《史记》读了一半,此后经常吹嘘“半部《史记》在腹中”。后来陆续的看了《武则天》、《资治通鉴》、《孙子兵法》,青春期的时候一直想看看传说中的《金瓶梅》,奈何至今没去实现。
后来上了大学,以本一线入取了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系,专业选项都是老妈和老哥安排的,其实我那时候一点都不懂。大家都说读计算机有前途,以后工资高,所以我也就选了。这大概是我这辈子对自己最不负责的一次,高中生活虽然喜欢文,但不至于排斥理。但,到了大学之后发现,自己完全排斥了计算机这门专业,整个大学是‘混’过来的,甚至能顺利毕业拿个奖学金都觉得是个奇迹。跟我同一想法的大学同学应该也不少,目前真正从事计算机的同学也就是十分之一,好几个还是毕业后再花几千块在‘阿拉丁’学了JAVA,才能走上码农这条路。我们国内的大学教育学的东西都不多,社会上很多知识隔了3年就换代,也就是大一进去即便是新知识新技能,等毕业后企业已经不用了。
好在冥冥之中我逐渐苏醒了自我认同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终于跟‘文’相关了,以策划入行,学习了广告学、品牌学、互联网知识,而后游遍各个行业,总能得心应手。现在在工作之余,喜欢听听十点读书、喜马拉雅上面的历史文章,喜欢易中天《品三国》,喜欢刘秀千古一帝,张良的功成身退,单刀赴会的鲁肃,白虹贯日的春秋战国刺客、感慨项羽的江边呜咽、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与郭威,败走麦城的关羽。。。总喜欢在听那些事迹后提一个假设,“如果我生在他的年代,能做得比他更好吗?”。哈哈哈
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个老小孩,二个娃的爸爸了,还是‘任性妄为’。现代的人都活着很累,大半辈子都为人、为名活着,我只希望自己在不得已的随波逐流中还能保留自己一些‘自我’,三分醒存于世,七分醉随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