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
摘自图书:《深度工作》
2.1.1 片段1:习惯化
习惯化
在《纽约时报》的同主题专栏中,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用更坦率的方式总结了这种现状:“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这项策略提出如下的建议:要想使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养成像前述的重要思想家一样严格内化的习惯。卡罗和达尔文这类伟大的思想家养成习惯并非为了特立独行,而是因为他们工作的成功依赖于不断进入深度状态的能力——如果不将大脑开发到极限就不可能获得普利策奖或是孕育出宏大的理论。他们的习惯使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压缩到最小,使他们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深度状态并保持更长的时间。如果他们等待灵感降临之后再开始认真工作,成就很可能会大幅降低。
没有哪一种深度工作习惯是绝对正确的——一种习惯是否合适取决于个人,同时也取决于从事的项目类型。但是这里有一些所有高效习惯都应注意的普遍问题:
·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
你的习惯中需要指定一个深度工作的场所。 场所可以是你正常办公的地方,只需把门关上,桌子清理干净(我有一位同事在处理有难度的问题时,习惯在办公室门把手上挂一个酒店式的“不要打扰”标签)。如果可能的话,找到一个专门用于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会议室或安静的图书馆—这样积极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如果你在开放式办公室工作,找一个深度工作处所就非常重要了)。不管你在何处工作,都要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将这个过程保持为一个离散型的挑战,而非漫无尽头,无休无止。
·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
你的习惯需要规则和程序,确保你的努力具有结构性。 比如,你可以约定不准使用任何网络,或设定每20分钟间隔产出的文字数量,以保持持续专注。 如果没有这种结构,你的头脑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审视自己在深度工作期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需要不断地评估自己的工作深度是否足够。这些都是对意志力的不必要的浪费。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你的习惯要确保大脑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保持大脑在高深度水平下运转。 比如,你可以设定以一杯上好的咖啡开始工作,或是确保能够获得足够的让你保持能量的食物,或是包含诸如散步之类的轻度活动,帮助大脑保持清醒(正如尼采所说:“只有散步中得到的想法才是有价值的”)。此类支持或许还包括环境因素,比如工作原材料整理得井并有条,使精力耗费降到最低(如我们在卡罗的例子中看到的一样)。 要使你的成功最大化,就需要为自己进入深度的努力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这种支持也需要系统化,这样你才不会浪费心理能量去理清某个时刻需要做什么。
这些问题将帮助你打磨自己的深度工作习惯。 但是要记住,找到自己的习惯需要实验尝试,因此要乐于去做。我向你保证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一旦你培养出正确的习惯,影响将极为深远。
深度工作是一件大事,不应草率了事。 在深度工作周围包裹复杂的(或许在外人看来很奇怪)习惯恰是对这种现实的接纳—要设定结构性,做出承诺,使大脑能够进入专注状态,这样你才能开始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阿拉丁五问】
1、 一句话概括出这段文字的观点/主题/结论?
深度工作习惯:要想使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养成像思想家一样严格内化的习惯。在深度工作周围包裹复杂的习惯恰是对这种现实的接纳,要设定结构性,做出承诺,使大脑能够进入专注状态,这样才能开始创造有意义的事情。
2、 作者想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
作者想要解决将大脑开发到极限,使大脑进入专注状态,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例如:普利策奖、鸿篇巨著、获得个人成就)。因为没有深度工作的习惯,个人就不会创造出有意义的成就,变成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自我,流于平庸的废柴。
3、 得出结论的论据是什么?关键词、关键语句是什么?我怎么解释?
(1)论据是实践案例:伟大的思想家如卡罗获得了普利策奖,达尔文发表了进化论,都是养成深度工作习惯的结果。
(2)关键词句:深度工作/深度工作习惯/深度状态/深度工作场所/具体的时间框架/规则和程序/结构性/专注/大脑得到支持/系统化的支持/实验尝试/乐于去做。
(3)我的理解和解释就是:通过实验尝试,不断求证,找到自己乐意去坚持的正确习惯,为这个习惯提供深度工作的场所,分配出必须的时间,不受打扰的系统化支持,以便于大脑保持清醒、专注,那么,经年累月之后,个人收获的成就和受到的影响就会非常伟大和深远。
4、 这段话的框架是什么?构思出来框架图。
(1) 尝试和意愿:通过实验和尝试,不断求证,找到自己乐意去坚持的正确习惯;
(2) 场所和时间:为深度工作提供一个合适的场所,分配一个不受打扰的时间段;
(3) 规则和程序:为深度工作制定一个规则和程序,确保自己的努力具有结构性;
(4) 系统化支持:为深度工作提供一系列必要的物理的、环境的、系统化的支持;
5、 还有哪些地方是我想不明白的?
(1)文章里面指的工作应该不是特指职业生涯中的各种工作,还包括其他个人发展,生活中的事务,对于各种正向的积极的习惯都有作用。
(2)将这个过程保持为一个离散型的挑战,而非漫无尽头,无休无止,这句话不懂。
(3)恰是对这种现实的接纳,这句话不懂。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要求:符合I便签的标准——诠释、清晰、准确、致用
What:深度工作就是通过提供合适的工作场所,分配不受打扰的时间段,制定相关结构性的规则和秩序,提供必要的物理的、环境的系统化的支持后,使大脑处于清醒的专注的状态,高效地去完成一项工作的状态。这种高效完成工作的状态经验累月的坚持后,就会形成深度工作的习惯。
Why:为什么要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呢?因为没有深度工作的习惯,个人就不会创造出有意义的成就,变成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自我,流于平庸的废柴。我们不想变成废柴,虽然达不到思想家、伟人的巅峰状态,但我们还是要见贤思齐,依照深度工作原理将大脑开发到极限,使大脑进入专注状态,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例如:获得个人职业上的成就和应有的个人价值)。
How:具体做法如下:
(1) 尝试和意愿:通过实验和尝试,不断求证,找到自己乐意去坚持的正确习惯;
(2) 场所和时间:为深度工作提供一个合适的场所,分配一个不受打扰的时间段;
(3) 规则和程序:为深度工作制定一个规则和程序,确保自己的努力具有结构性;
(4) 系统化支持:为深度工作提供一系列必要的物理的、环境的、系统化的支持;
Where:适用在个人的职业上、生活上、自我拓展的各项习惯养成上。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要求:符合A1便签的标准——鲜活、故事、对应、反思
【经历】
今天上午,我在听拆书帮早课的时候,手机放在桌子旁边,手机的微信信息、新闻信息不时地推送和提醒,使我听课的专注力不是太集中,听课效果也大大折扣。
【反思】
拆书帮听早课可以定义为一项深度工作,需要在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段内不受打扰,这样才能使大脑保持专注,高效的接收老师提供的讲解知识,因为手机的原因,使听课效果大大折扣。我应该为这项深度工作提供一个不受打扰的场所和时间段,那么下次再听课的时候,选取早上6:30,孩子还没起床吵闹的时候,关闭手机信号,专注的听课。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要求:符合A2便签的标准——目标、行动、关联、可控
【目标】
2020年03月02日前,坚持每天6:00早起,6:30准时坐到电脑前,把拆书帮早课当做最近一段时间的深度工作,好好听课并做好笔记。
【行动】
(1) 尝试和意愿:参加拆书帮训练营是一个我非常愿意做的事情,从心理上乐于实施和坚持;
(2) 场所和时间:早上6:30开始在自己电脑前听课,该时间段不受孩子的打扰;
(3) 规则和程序:从课程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段内,将手机信号设置为飞行静音模式;
(4) 系统化支持:将书桌电脑周围整理好,提前准备一杯白开水,准备好笔记本、草稿纸和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