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懂得爱与被爱?我的性情柔和,本以为自己是懂爱与被爱的人,其实生活中忽略了很多充满爱的好习惯。慷慨、静默、求真、坦诚、游戏、宽恕、慈悲和社群的习惯组成了书中爱的8种习惯!今天的听书过程让自己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净化,每天需要给自己和对方留一点时间静默,心怀感恩……
本书作者艾德·培根是美国圣公会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主教教区的教区长,拥有4000多名教徒。他的包容性吸引了不同派别的基督徒、犹太人、穆斯林和无神论者。艾德·培根提出爱有8种习惯,并非是心灵鸡汤描绘出一个完美的乌托邦,而是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爱与被爱,养成这8种习惯,你就会是一个有爱的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一、慷慨的习惯
很多人理解的慷慨也许是出手阔绰,把慷慨与大方划等号。其实,每个人都是beloved,乐于助人,时常抱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态度面对生活才是真正的慷慨。可以是对一个电话推销员的慷慨,可以是对小猫小狗的慷慨,更可以是对无助需要自己的人的慷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他人(物)来说,一个小小的慷慨的举动也许会带来生命轨迹的改变,也许会在内心带来久久不能平静的感恩;对自己来说,真正用心体验生活,感恩生活的人,曾经的举手之劳,回想起来也是十分温暖和美好的!练习慷慨的习惯,列出每天需要感恩的五件事,心怀感恩之心。
二、静默的习惯
我们的大脑、心灵和灵魂就像一盆浑水。搅拌时,水会变浑浊,遮蔽我们的视野。但是,当水被静置时,淤泥会沉到底部,水又回归澄澈。静默,需要正念的力量,专注于此刻,与自己内心的对话,这是贯穿8个习惯的共同的实践方法,我们得以更清楚地洞察自己的生活和我们与其他人的互动。
三、求真的习惯
你认为的真理不一定就是他人的眼中的真理。真理是个观点问题,而不是事实问题。所以,不必坚持让其他人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回答所有问题。谬误不会因为千百遍地传播就变成真理,同样,真理也不会因为无人知晓就变成谬误。联系到普通生活,你认为的正确的行为不一定就是对方眼中正确的行为。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亲子之间的相处总会遇到各种磕磕绊绊,个人经历与生活习性的差异造成每个人的认知有别,把个人意志强加于人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需要的是多沟通多共情,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样的道理。
践行求真的习惯,需要强大的行动的力量。当别人都不认可,而只有你认可时,可能你将成为看清方向,影响历史走向的大英雄。但这其间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行所当行”。真理会有恐惧,真正的勇敢,不是什么事都不害怕,而是知道害怕也会坚持做!
四、坦诚的习惯
坦诚与求真的习惯有很多共性,坦诚同样需要很大的勇气。《关键对话》中说“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坦诚,同时百分之百的尊重”,这个境界很不简单,意味着审视自己或指出对方问题的同时还要保持理性,尊重自己也尊重对方。
另外,真实也是复杂的,你所认为的真实不一定是正确的,要做到听对方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准备。我们经常会高估对自己的评价,无论行为还是想法,所以,倾听和沟通特别重要,听听对方的想法可以更好的认清自己,深化对彼此关系的认识。
五、游戏的习惯
过于理性和严谨的对待生活并不可取,这会让生活失去很多乐趣,游戏的心态能让我们变得柔软。学着幽默与自嘲,豁达的游戏心态可以帮助摆脱恐惧与病痛。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游戏和想象的世界,家长的陪伴不只是身体上的陪伴,更需要心灵上的高质量陪伴。用心感受他们的世界,听孩子们聊聊绘画的创作过程,天马行空的幻想摘月亮摘星星……融入这份童趣,陪伴他们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一起想象,一起放飞自我!
六、宽恕的习惯
宽恕,真的很难,需要很大的勇气战胜心中的怨恨,需要宽广的心胸包容那个曾经伤害你的人。坚持用静默的习惯,笑对过往,原谅他人,学会放下,可以卸下很多心中的包袱。
七、慈悲的习惯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这是无条件的爱。“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慈悲带给我们免于恐惧的力量。多花时间静默,慈悲地对待自我,始终相信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人生、家庭充满了希望和梦想。
八、社群的习惯
自觉选择与那些充满爱和正能量的人共处十分必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为之努力,自然会吸引同频的人聚合到一起。成为宝妈以后,这个习惯的实践对我影响很大。比如育儿群有各种分类,低层次的有闲置群,砍价群,薅羊毛群,相反,高层次的有小步早教群,阅读群,英语启蒙等。朵朵6个月左右,我开始给娃进行在家早教,坚持写游戏笔记,与群内宝妈们交流育儿经验,学习各种好玩的花式陪娃方法,我也慢慢成了陪娃小达人,用心付出也换来了宝贝的一点点进步!感谢我过去一年遇到的育儿优质社群,我们都是陪伴小怪兽成长路上最亲密的战友!
学习和养成这八个爱的习惯,让我们成为有爱的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附:导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