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做作业不太顺利,觉得困难很受挫折,受不了自己呜呜地哭了,我们就安慰娃,去放松一下,比如去洗洗脸、看看书、下下棋……娃慢慢地止住哭,下完棋心情明显地转变了,自觉地去做完剩下的作业。
从此好像喜欢上飞行棋,今天又来求我:妈妈,跟我玩一盘飞行棋吧?我忽然不知道脑筋怎么想地,回复说:飞行棋太简单了,我们不能总是玩这类玩具,因为这种棋不用动脑子,顺着往下走就得了,我们应该玩一点要动脑子的玩具,只有多动脑子,才可以变得更聪明。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也许我心里期望的是,寓教于乐的玩具,希望孩子从中不仅可获得单纯的感官快乐,还能获得一些其它的收获:比如折纸可锻炼动手能力及集中注意力、跳棋可锻炼路由寻找的发现能力、乐高玩具可锻炼空间组合的重建能力……如此等等。
孩子的每种行为,背后都由一系列心理反馈构成,都逃不开家长的引导和塑造。
不希望孩子变成只会读书写字的复读机+复印机,会玩,也是一个能力的培养。适当地玩,可以作为孩子情绪的放松和状态的调节,也可以让孩子在达到平衡后,从而重新充满学习的憧憬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