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就像是生产碎片信息的永动机,信息不知从哪里生产出来,又最终投放到哪个人,似乎人人都在改变这个世界,却不是人人都能主宰自己。
你会烦恼写论文查资料的无头绪和繁琐,很多论点看似相近实则大相径庭,整理不出一个系统完整的文章,时不时还有推送的代写论文的小广告。最终自己以一篇完全没有自己想法的文章最终应付了事。
有人向你请教关于某个事件或某领域的看法和经验,说了半天,把别人绕的云里雾里,回头发现自己说的尽是些废话,自己从网络上看来的所有有关话题的碎片信息,不管意见是否相左,就像倒垃圾一样扔给对方,毫无自己的逻辑与核心,别人就代表自己。
既然身处这样一个年代,我们既不要去抱怨,更不能后退,顺应时代的人总会有办法找到自我。
首先,要摒弃信息即知识的观念。
不是所有的新闻,评论,渠道消息都是自己需要的。比方说一个做大豆期货的投机者,会去关注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的大豆种植情况,进出口政策,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气候,产业链的供需情况,相关农业科技。对他当前这一投机决策来说,国家的长期人口政策,教育计划,扶贫项目等信息就是不相关的无用信息。能在浩瀚的信息世界里找到及时有效的信息真的太重要了,省下闲吃干饭淡操心的精力去做应该做的,而不是忧国民生计却连自己都改变不了。
其次,将大脑收集来的信息碎片切片化,分成若干个模块,比如艺术,文学,教育,经济,科技等。不去细想碎片信息具体是什么。
如何整理呢?
交流,甚至访谈。比如我有一个学艺术的妹妹,我对美术很感兴趣,约她见面聊聊天,就向她请教这一方面的问题,宣纸种类,色彩分类,美术流派和大师的作品风格。脑海里的碎片兴许不记得了,但在说话的过程中就有了自己的观点。作为聆听者,交流也是学习的过程。之后再约周末一起去看画展和参观博物馆,放松中也学到不少东西。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专注才能帮助自己思考。
如果是自己的专业领域,专业人士就是你交流的对象。自己的导师,隔壁金融系的学霸,实习单位带你的经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远比你在网上马克的东西要系统完整得多。
这不意味着碎片化的终结,只是利用自身的磁吸力量将相关的碎片集合成一体。
整理下自己的学习社交帐号以及里面关注的各类大V,和自己紧密联系的最实用的留下,其余的只生产与你无关的信息。打开浏览器,页面上方的工具栏可以设置隐私,高级一点的可以设置反追踪,各种小广告就不会来烦你。专门的需求找专门的网站,写论文就去知网万维,大学图书馆网站里有各种数据库供你免费使用,毋需你在搜索引擎里忙得天花乱坠。
我们还是能够好好和这个信息大爆炸的世界相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