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7.29 大理 洱海
“苍山雪,洱海月。”
没来大理之前,已经听闻过苍山洱海的美丽。人间自是有情痴,风花雪月是云南。
对洱海一直念念不忘是因为在新闻上偶然看到了杨丽萍的月亮宫,就建在洱海旁。房内绿植环绕,带有南方的园林风。
看着她穿着大红色的民族服饰站在洱海旁起舞时,就觉得这样的女子是精灵,是汇集天地之灵气而孕育出来的。
洱海的水很清,当地人很注重对洱海的保护,到处都是环保标语,所以当我们站在船上看洱海时,发现它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璀璨的光芒。
湖面上波光粼粼,干净而灿烂。
在大船上时,身为北方人的我们,一直不愿意安静地坐下来,而是趴在船边雀跃地吹着风看风景。
水面波光荡漾,风把我们的纱巾吹起,衣裙飘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心里在想,姑娘,就盛开吧,灿烂的活着吧,使生如夏花之绚烂,绽放在这红尘里。
洱海附近有的罗荃半岛上也有卖炸小鱼小虾的当地人,他们说这里卖的鱼虾都是从洱海中打捞出来的。
岛上的老树上绑满了心形的荷包,我虽然不喜欢这种在树上绑东西的行为,但我却爱这些有灵气的草木。
于是我收起了自己的心形荷包挂在了书包上,在离开之前特意站在那棵花树下默默祈福,求了平安。
突然想到三毛写的那首诗,“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如果有来生,就做一棵盛开在洱海旁的花树吧。
不,姑娘,就盛开吧,就现在。
生如夏花,不要来生,只是现在。
chapter 2.
7.30 丽江 丽江古城、木府
在来丽江之前就听闻过丽江古城的商业化,但是就整座古城的建筑来说,仍旧是美得很有味道。
古城的所有建筑都是保留了原有的风格,全是木制的房子,道路也都是铺的青石板,听说在古城这里是不允许用钢筋水泥再进行仿制的。感谢政府的这一行为,让古城能够留有它该有的味道。
古城依水而建,“顺水进城,逆水出城”的构造让这座城有了几分江南小镇的感觉。
这里的每一所客栈都带有浓浓的苏州园林味道,布置得很有特色。每一个客栈就是一个景点,取名也都很好听,“诗月客栈”、“蝶中居”、“牡丹亭”…这些都是客栈的名字。
晚上我们出来逛古城的时候,古城灯火通明,很有烟火气息。
偶然看到几个穿着汉服的姑娘,就想到欧阳修的《生查子》里写元夜“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场景。
古城的晚上人很多,但是由于自己不喜人多,所以就早早回了客栈休息。
第二天清晨起了个大早来逛古城,店铺几乎都没开,也没有多少行人。
整座古城像是沉睡了一般,没有所谓的商业化元素存在,安静而美丽。
丽江木府就在古城内,“北有故宫,南有木府”这句话果然是名不虚传,整座木府的建筑就像是缩小版的故宫,有议事厅,有子女房,有藏书楼,有后花园,也有观景台。
他们的藏书楼里供奉着先师孔子,看得出历代土司们对汉文化的重视与热爱。
在木府的最高楼上,整座丽江古城尽收眼底,要是来一场雪的话,怕是和紫禁城没什么两样了。
那天我穿了件青色的茶服进木府,向来喜欢传统文化的我走过这亭台楼阁时,脑中浮现的都是几百年前明清的样子。
在中国古代,一座大宅子就是一院的故事。
庭院深深深几许,明月冷冷冷无涯,柳花落落落一春,往事如烟,尽归泥土里。
chapter 3.
8.1 归家
我们的云南之旅到今天已经结束了,此刻的我坐在火车上,在写文章的同时,听着朴树唱的《生如夏花》。
车窗外的青山绿水不断飞向身后,突然想到以前看的一篇文章里写“二十岁穷的时候跑来欧洲看梵高和四十岁功成名就来看梵高是不一样的。”
的确如此,等到你四十岁赚够了钱,拥有了一切物质的东西时,也许当年对梵高的一腔热情,也已经所剩无几了吧。
这次的云南之行可以算作是我的第一场旅行,有很多人总觉得旅行是有钱人才可以玩的游戏。其实不然,旅行最需要的是一颗年轻且热血沸腾的心。
我们可以为了一场旅行坐33个小时的火车,可以为了拍出好看的景色而跪趴在地上,可以为了看一次星辰而等待一晚上。
因为有热情,所以永远年轻。
此时此刻,在火车上再次回忆起云南,那蔚蓝色的天空和大团大团的云朵早已融入我的血液里,让我每每想起来都会嘴角上扬。
那些美丽的远方,在那些阴沉的日子里永远带给我向上的动力和向前的勇气。
生如夏花之绚烂,云南啊,是一场蔚蓝色的清梦。
文/鹿女
图/鹿女
(云南篇完结,欢迎关注下一期鹿女的丝路旗袍之旅呦,比心比心。)
你好,这里是鹿女。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个相同频率的灵魂,说不定在一座沉没的礁石里,又或者在一片斑驳的贝壳里。
如果你曾在我的文字里体会到了一丝相同的感受,那就说明,我们都不曾孤独过。
我是深山里的采莲女,是闲来无事的晒书人。
山长水远,只为遇见你。
(Hey, 你来啦,既然喜欢就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