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七月一日到九月三十日,三个月是我待在一个地方最长极限,离开几日,是我最迫切的需要。旅游对我来说就是到一个新的地方住上几天,拉开自己同日常的距离,想一些平常不想的,随着火车一站一站地晃过一些地方,看窗外掠过的不一样的天气和土地,迷蒙虚构着那些不一样的故事。
来到上海,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没有更多了解过这个地方,也并不对这个地方产生过更多感情。这次再来,是因为这里有她。
我们有千万次可以走散的理由,就像我们已经见到过的一些感情那样,其他的事就归于幸而,幸而她还是她,我还是我。就像我们当时见到的那样。
八岁见到的那天起,我知道她是个同我性格不一样却喜欢的那种女人,外向开朗,就像所有白羊座一样,热情、热烈团聚着我们所有人。她从来都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成绩永远很好,貌美,会玩。
小时候不懂事并没有多去了解过她,不知道她成绩背后经历的是怎样的压力,我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的世界永远在被比较,催促前进。现在想来,她可能智慧启蒙的比我早而相较而言,在我的作文里面还是感慨几日前的花为何就落了的时候,她已然开始勾画出更多对于未来的想法;我们几个玩伴还在责备某某为何骄傲的时候,她会傲然地说:“我觉得有资本才会骄傲。”但是好像,从那时起,她就是启发我灵感的那个人。
自己眼看着同她一点点地拉开距离,她却从来没有想过抛下我。我们曾经有个五人帮,最多的时候,就是五个人,天天腻在一起,有无数需要黏在一起的原因。之后,却只有我们俩一直在一起。成长,好像是一个不断筛选朋友的过程。既定的三观,不愿意改变和妥协,使得筛选到最后,闺蜜好友在身边的,惟她而已。
我们参与过彼此已经走过的最重要的人生部分,眼看着这个女人长大,真是一个奇妙的经历。我的长大是在始终摸索中完成,她的成长是奔着自己的目标去的。晚上躺着聊天的时候,她像我早上把她强行推醒那样,强拉着昏昏欲睡的我聊天。她说自己已经好像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了,不用看见,我都能想见她脸上的表情。
她是我最喜欢的女人,没有之一,从思想到处事,她有她的风格和坚持,坦荡、干脆。我是眼看着这个优秀的女人走进优异学府,出国,回国,在她那,我是始终等她回来的那个人。我对她的经历居然是连艳羡都没有的,独生子女成长里遇到的朋友真的就把她当作亲人了,对于她的一切,我是真心欢喜,偶有担心。去到任何地方,她都在给我写明信片,她总叫我丢掉那些情绪上的负担,以及那些放不下、扛不起的,给我诸多勇气。我后来活的越来越像自己,大半有她的功劳,她不知道的是,我把明信片夹在笔记本里,每一次在周围环境中痛苦的时候,都会翻开来看看。
我们受到过一样不鼓励声张自己的教育,羞于表达的,甚至情感,读书时候的我们,在情感很强烈的时候,会借助于纸笔。选大学的时候,我内心一直想去的是华中师范,与武大毗邻,中文系口碑极佳,大半原因还是离这个女人近一点。在我被迫放弃的当时,她给我写过一封长信,如今只记得一句“我知道你不是重色轻友的人,但是我是啊!我建议你还是去重庆,我们不会走散的。”即便如此,我这个失落的情绪一直到大二的时候亲身到华中的校园内走了一圈才消散。
她始终觉得人生如此,应该潇洒地去面对一切,对我,她是恨铁不成钢的。然而,也是绝对保护的。只要了解到别人对我不好,她一定先上去把人家臭骂一顿,再转过来骂我一顿,然后在坐下来安慰指明出路。和她出行,我又可以过上那种不带脑子的生活。面对我这个出门没有计划,对自己莫名其妙地方向感莫名其妙地尊从的人,她的内心肯定是奔溃的。
这个超人一样的女人,我却参与过她突然打电话的哭泣。只有我知道她的这一面,面对猝不及防到来的忧伤,我恨自己只会同她一起哭。
后来我就总觉得,她在的地方会有温暖。所以她暂安在上海,我在原地又有诸多困惑的时候,我又去投奔她来。
我没有想到她会喜欢上海,难道看上了上海的“文理通顺,世故连达”?在来的路上,一路读着张爱玲,我总觉得在上海是更容易读懂张爱玲的,作为一个打心眼里去欣赏上海人的优秀作家,也许在她的笔下会看到不一样的上海。好玩的是,十一的上海是座空城,地铁街道都空到让人激动不已。
我们暂时居住在她高价租来的小房间里,她是一个对生活质量有极高要求的人,在刚刚工作的时候,同我一样,希望把一切都化到最简。我没见过她料理家事的样子,如同她没吃到过我煮的早饭一样,几日上海,长大以后的相遇,感觉还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