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2—杨忠臣
平日接人待物冷冷清清惯了,话少又些许怯场,没想到在一天之内完成了绘本表演和讲述考核,接下来也许会面对越来越多当众讲述绘本的机会,在此之前,先记录这迈出去的第一小步。
一、绘本表演《和爸爸一起散步》
内容简介:
小时候依赖父亲,独立时与父亲渐行渐远,成年后理解父亲,承担责任。通过远行散步的表现方式层层递进,点出主题“一个怀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感到沉重的”(内容可参看阅读原创《和爸爸一起散步》)。
表演过程:
组内7人分为2位旁白,1位幼年儿子,1位女友,1位母亲,1位老年父亲,我是年轻父亲和青年后的儿子。这样安排是为了表现不同时期和传承。
背景音乐采用了《时间都去哪了》,契合绘本故事传递的感情气质。表演时同伴们都有处于自然的状态,相信自己就是绘本中的人物,伴随着旁白展示着绘本中的故事。
不足及反思:
前期准备不足,表演之前没有完整排练,导致表演过程中发生衔接卡顿,后期的台词也靠旁白完成。
如再次表演,会提前安排角色,并制作表明身份的道具佩戴在头上,让观众可以一目了然。在排练时,要多说起来、动起来,记住台词,减轻旁白负担,让表演更流畅。
二、绘本考核《跑跑镇》
上午表演结束后抽取下午考核的顺序,下午考核前30分钟再抽取考核绘本,讲述时间为8分钟。我是4号,抽到的绘本是《跑跑镇》,相对而言,是比较简单的。
内容简介:
《跑跑镇》是一本创意游戏书,通过两个不相关的物品碰撞出“新”物品,充满奇思妙想(内容可参看阅读原创《跑跑镇》)。
讲述过程:
在讲述开始时,我先打开扉页,介绍故事发生在跑跑镇里,让观众观察跑跑镇里的居民,吸引注意力,“居民里有小猫,仙人掌,竟然还有梯子,楼房…奇妙吧。”接下来介绍“这些居民都喜欢快跑,跑起来‘哒哒哒’的,一不小心就会‘咣’撞到一起,撞到一起后就会发生奇妙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呢?”
吊足胃口后,让观众观察第一次碰撞发生的画面,“谁哒哒哒跑过来了呢?”等得到答复,提出问题:“它们‘咣’一下撞到一起,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呢?”让观众看到画面的同时,和他们一起说出答案。
接下来再重复一次,让观众了解套路,然后就开始提问互动,让观众发挥他们的创意。比如,在房子和轮子“碰撞”中,就得到不同于绘本中火车的绝妙答案:房车。
在讲述过程中,老师和同学有时会扮做爱提问的孩子,在讲述仙人球和小鱼“碰撞”变刺豚时,他们就有一系列发问。
问:什么是刺豚?答:河豚的一种(勘误:考核结束后,搜索了一下,两者不同,一个在海里,一个在河里)。
问:为什么会鼓鼓刺刺的?答:它生气了(勘误:河豚受到外部刺激)。
问:为什么生气?答:撞在一起就生气了。
问:我吃的鱼它生气吗?答:如果你吃的鱼好吃,它就是高兴让你吃的。
回答完,赶快带回到绘本的画面。
看似轻松的讲述和回答,其实是紧张到来不及思考,大脑自动回应。点评时,老师还有提到当我说“大家真聪明,答案都没悬念”,有同学提问什么是悬念,我是直接略过,是不是没听到。我估计当时大脑是直接把问题屏蔽了,只想快点讲完。现在思考,如果面对小朋友,我会回答:悬念就是你不知道接下来吃到的糖果是什么口味。
绘本到最后一页,松一口气,赶快鞠躬说谢谢。原先设计的梗:布鲁斯韦恩“碰撞”蝙蝠、彼得帕克“碰撞”蜘蛛,也被遗忘到九霄云外。
不足及反思:
1、讲述前,可用PICO太郎的洗脑神曲《PPAP》做开场,活跃气氛,引入故事。
2、讲述时,对绘本重点的音效“咣”表现和利用不充分,越往后越被忽略。(简单的绘本更要留意文字的韵律和音效。)
3、讲述后,抛砖引玉提几个绘本中没有的“碰撞”,让大家现场猜一猜,并让观众也参与“碰撞”的假设。
以上就是实操结束后的回顾与思考,记录下来给自己看,并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