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晴
下半年即将初三的女儿,四门主课老师中有2人作了调整。
英语老师临近退休,考虑照顾家庭等因素,不再接任初三教学。女儿心中虽十分惋惜,但心理上已有所准备。
语文老师要调离,却是临时得知的消息。孩子在乡下奶奶家,发微信告诉她这个消息,先是回复一连串问号,紧接着发来“深井冰(神经病)吧。她要走了,爷的青春也结束了……”
然后是无数、无数哭泣的表情,刷满了手机屏幕。她说深夜伤感……
第二天一早,发现她的QQ昵称换成了“谁都无法替代”,说说则改成了“该走的人无法挽留……”
第一次,在孩子身上感受到如此强烈的师生间的爱的气息。
将孩子的情绪反应反馈给语文老师Miss Weng,她又是惊喜又是难过。
惊喜的是,孩子这么爱她。难过的是,她更加舍不得这群熊孩子了。
在微信群跟家长发了告别信息,Miss Weng便闪退出了群,她说怕伤感。然后一个人躲起来偷偷哭鼻子,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跟Miss Weng私聊了很多,感受着她和女儿之间情感的流动,好几次竟也无法抑制地流下了泪水。
人世间,唯有爱最是动人。
在我眼中,女儿曾经是一个对感情比较默然的人。
很多时候对很多人和事,她会作出无谓的表情。现在想来,或许只是联结不够。
上学期某次夜聊,她提起Miss Weng曾经找她谈过心,还戳中了她的心坎,当着老师的面洒下了热泪……
此后,她对语文学习就格外用心,成绩也进步了不少。偶尔去学校碰到Miss Weng,也总是表扬孩子学习不错,变化很大。
显然,孩子和Miss Weng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循环。
于是跟Miss Weng调侃,她是第一个走到女儿心里去的老师。
内心的力量一旦启动,学习进步只是顺带的吧。
万法归一,唯心为上。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退休后,对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进行了大反思,说基本明白了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深情感慨:
如果让我再教一届学生,上课时我会关注每个孩子,不再只是关注教案、教学……
假如我回过头来再从事教育,我会视学生为朋友,我甚至不会称他们为“孩子”——叫他们孩子,那意味着我是长者,“平等”就不存在了。
现在我明白了,人人都是一个大写的“人”,人人都有尊严、有人格,人人都应该得到尊重。
如果我再从事小学教育,我会经常把十个手指头伸出来告诫自己:这就是你的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我会让每个学生喜欢我,爱上学,爱读书,爱思考。
得知Miss Weng要调离,很多孩子表示不舍。在他们心中,Miss Weng就像是朋友和姐姐一样的存在。
我说你为师至此,是最大的成功。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她说,“以心换心。我做的不好的地方,即使面对学生,我也会向他们道歉,他们会感受到我的真心。”
年纪轻轻的她,似乎早早就领悟到了于永正老师关于教育的真谛。
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感化,她把心交给了孩子们。
两年时间的共处,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遇见,自是欣喜。
分别,自是不舍。
奈何,人生本就充满了聚散别离。
是别离,让相聚显得弥足珍贵。也是别离,让我们学会珍惜和成长。
感恩一起走过的岁月。努力前行,或是另一种方式的相聚。
谨以此篇,献给用“心”圈粉无数学生的Miss W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