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完成一件事,又一时做不到。你应该找找自己身上的原因,你的工作反应的是你的能力。每天超越自己就是专业人事。
—— 日本假肢制作匠人 林
日本假肢工匠师林,他在童年时就喜欢把东西拆开后再组装起来。读初中时,他曾自己做了一个音乐盒送给了初恋女朋友。高中毕业后,他没有继续念大学,而选择了打工。对未来的迷茫让他一度失去了方向。有一次他在书店中偶然发现一本有关制作假肢书,这让他突然产生了灵感:“自己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呢?” 在他女友的支持和鼓励下,他报读了专业的假肢制作技术学校,并且还去了国外进修。毕业后,他进入一家日本大型假肢和矫形器公司。他的工作是向医院出售和交付做好的假肢。但林更想干的是制作假肢,并能不断完善这项制作技术,并制造出定制的假肢。五年后,林辞职,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差点被“完美主义”击退
林希望自己制作的假肢能实现外观与功能上的真实。但如何做到呢?
一开始,他并没有制造出预想的假肢,追求完美的他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一次,一个右手被机械切断的客户委托林为他做一个假手,要求从手腕再造整个右手。这个工作很难,林接受了。但经过整夜工作,林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出心目中理想的效果,交付的时间也一拖再拖。最终,到了约定要交付假手的那天,林依旧没有完成,在临和客户见面的前10分钟,他拉上店门,伪装成自己不在的样子。当他看到客户失望离去的背景,林心理非常愧疚,从那时起,他决定不再逃避。
如果要干这行谋生,就不能再逃避。他努力在一周之内完成了假手。这件事让林陷入了沉思,自己如何在遇到技术瓶颈不逃避的情况下任能达到客户的期望呢?终于有一天他想通了,突然制作出完美的假手是不可能的,但通过工作,每次专注于提升一个点,最终就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一时专一事
林告诉自己不能急于求成,但必须继续提高。就如同马拉松比赛,即使每次进步1毫米,随着时间的累计也能取得可观的进步。林开始为自己的工作设定改进主题,比如这次让假肢在佩戴上和手更自然贴合不易掉落,下次在手的着色上显得更自然。诸如此类......
林制作手指假肢时,一开始会为客户的手上涂上特别的树脂制成模具,之后将蜡灌注到模具里制作原型。而这道工序是制作假肢的基础。接下来,他选择采用客户另一只完好手的对称手指制成模具,这比起一般市场直接选用模特手指塑型的优势在于林的复制品更真实,连手上微小的褶皱也能呈现。之后,林通过加热工具来调整假肢内部,以适应原有关节。林通过顾客完好的左手手指复制了右手手指,他觉得每个人的手指都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利用原有手指定制成的假肢,用户会觉得更自然。
手指成形只是第一步,林通过在硅胶中添加一些色素来仿真客户手指皮肤的颜色。再把硅胶填入模具内部,在烤箱中加热1小时左右,假肢的初步模型出来了。接下来,林会请客户过来试戴假肢,并根据体验进行调整。比如手指的角度、佩戴的贴合与舒适度,甚至假肢的颜色是否和整个手看上去高度一致等等。有时,林会因为手指颜色稍微偏红,而重新开模重置,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林对自己交付给客户的假肢总是要力求做到最好。有时,客户都认为已经做得非常逼真看不出色差了,他只要觉得自己不满意还是会恳请客户再给他多些时间重新修改,甚至还会为此替客户出路费。
林说,他不愿意交出自己未完成的产品。如果这不是他的最好水平,他不会轻易交出产品,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因为林的韧性和执着,他的假肢制作工艺现在以接近完美,客户佩戴着它在镜头前让我甚至都无法辨别孰真孰假。
相比外观,林更讲求假肢佩戴的适合性。普通假肢的厚度是均等的,如果太大,手指底部就会产生空隙;太小,会对手指造成挤压。林对假肢内部的厚度会根据客户的特性做出微调,以匹配每个人的手指。让客户佩戴更舒适,而且不会轻易掉下。甚至,合适到能让人把力量传送到指尖,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
我佩服这种时刻替客户着想,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就如林自己描述地:“当你想完成一件事,又一时做不到。你应该找找自己身上的原因,你的工作反应的是你的能力。每天超越自己就是专业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