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看着一群奇葩在电视上,为一个论题争论不休,时而神情凝重,时而神采飞扬,时而怒发冲冠,时而冷静分析,时而幽默搞笑。这种行为本身,就不能用蠢或者不蠢来概括。
先说说论题,对那些走投有路的人捐款的行为,蠢还是不蠢?蠢,是因为明明那些人还有路可走,你却只是头脑发热,良心大发,给他们捐款,这对于款项这种资源本身就是一种浪费,没有用在该用的地方上,当然蠢。不蠢,是因为捐款只是个人的一种主观的善意,当时不会去考虑这个人是不是真的走投无路,而只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善意的反应很行为。当然,这是双方的主要观点。
就我自己来讲,对于捐款这件事,得从我很小很小的时候说起。
小时候,总是老师第一时间给我们带来消息,哪里地震了,哪里发洪水了,哪里山区的孩子没书读没学上了,同学们,我们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于是,下午大家就用实际行动,为灾区的小朋友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那个时候的捐献,没有任何理性的思考,钱是不是用在了该用的地方?这个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只是偶尔在小小的头脑里会浮现出,在遥远的地方,应该有一群和我们一样的小朋友,在我们爱的奉献下,已经开始上学了吧!
那时候的捐献,数量小小的,但心里却是由衷的高兴的。
长大点,确切地说是到了2008,那时我已经上大学。对于捐款这件事,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512地震后,整个校园弥漫着悲痛的气息,那是一个无比凝聚的初夏,大家的目光都聚焦于灾区,看着网络上一张张令人心痛的照片,我们震惊,悲痛。突然,想为灾区做点事情。于是,举全班之力,为灾区捐款。可是,捐多少是一个问题。那时候的我,已经趁周末外出给孩子补课,补贴生活。我问好朋友姚楠捐多少,她说你捐多少我捐多少,于是我就捐了50,她也捐了50。希望灾区的悲伤能减少一点。
那时候的捐献,数量不算多,但心里却是满怀期待的。
毕业后,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大概是2014年的初夏,结束省考笔试,走出考场在附近等公交车。忽然,一个穿着破烂,脏兮兮的小男孩出现在眼前,随之而来的是他邋遢的爸爸和妈妈,挺年轻的父母。觉得男孩真可怜,同时,有些疑惑,这样的年代,怎么还会有这样的情况,他的父母是有多么的忙呀!过了几天,在信达广场逛街,蓦然看到,一家三口坐在路边,乞讨。那一刻,心里似乎丢了什么东西。从此,路过那里,总会看到他们。只是,再也不会将手塞进衣兜,也不再检查包里是否还有零钱。
长大后的捐献,总希望知道它去哪了。于是我们发现,我们的爱心越来越小了。
真善美,似乎从来都不能融洽的相处。拥有善心的人,我们可以说她,真美。但是,面对一些赤裸裸的现实,那些善意,却无意但也确实助长了假丑恶。这样的善意,这样的心灵美,又该如何面对这残酷的,丑恶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