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刚到昆山数天,适逢工作出差。同行人员很是热情,毕竟同是初来乍到,便约定一起吃个便餐。车行至巴城的时候,有个同事对此很熟,推荐一家面馆,可以品尝一下。下车又穿行了几个胡同,才找到这家面馆。门头很破,店内却很整洁。此时已近黄昏,店里却人满为患。同事们都在琢磨自己吃什么面,也顺便问了一下我的要求。作为走南闯北的资深吃货来说,对吃尤其是面条,我是有讲究的,我随口答到:“宽汤硬面、重青过桥。”同事听完,一脸愕然,如数转告点单员。
在外面开阔露天处,觅了个座,刚落座不久,听说老板出来找“宽汤硬面、重青过桥”的顾客来了。我应了声,老板过来,首先递烟给我,我回绝了。老板说:“我是苏州枫桥过来的,在这个偏僻小镇经营面店二十年了,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这么传统的食客要求了,你勾起了我满满的回忆。”
的确,这种传统的行话,不是所有人都懂,这就是吃货和饭桶的区别。什么叫“宽汤硬面、重青过桥”呢?俗话说“汤魂、面骨、浇头花”,一碗上好的老汤面,无非就是这三部分组成。“宽汤”仅针对“紧汤”而言,无非是多加汤或少加汤的问题;“硬面”则是针对“烂面”而言,是指面煮的时间长短,并非真硬或真烂;“重青”是针对“免青”而言,是指表面要不要加葱花而已;而“过桥”相对复杂,它是针对“盖浇”或“底浇”而言,“过桥”是指把浇头(菜码)与汤面分置开来,吃的时候靠桥一样的筷子将它们衔接在一起,而把浇头直接扣在汤面上称之为“盖浇”,置于碗底则称之为“底浇”。这些传统行话,如果不懂,吃面则失去了很多乐趣。
我对苏州的文化一向敬仰有加,和老板攀谈了很久,适逢店员出来询问我要什么浇头。这就为难了,初来乍到,对面店特色并不熟悉。老板看出了我的为难之色,便推荐道:“本店特色鲍鱼面,采取古法腌制油爆,你足可一尝。”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对我在酒店短暂实习过得人,对鲍鱼并不陌生,正所谓“有钱难买单头鲍”,这是食材中的奢侈品。但是不好拂了老板的美意,便应允了。老板也转身回了店内。
不多时,我们的面条悉数呈上来了。汤清而不油,色泽透亮,犹如琥珀,吮后不干,回味无穷。只是,我的“鲍鱼”在哪里?即使再贵的价格,我都豁出去了,为什么这样糊弄我?这一碟黑乎乎的鱼块是怎么回事?没待同事回过神,我对旁边的服务员提出了质疑。服务员一脸懵逼,同行同事们却笑得前俯后仰。
老板闻声而来,听了服务员的描述,也是笑得一脸任性。然后解释道:“此爆鱼并非彼鲍鱼,爆鱼是江南一代的吃法,将鱼块先腌制后爆烧,用来做冷碟或菜码食用...”没等老板说完,我连连致歉,尴尬的无地自容。看来,作为一个食客,无论何时何地,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这真是一次“鱼块”而尴尬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