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跑车接送孩子被移出家长群事件,不断发酵。争论大致分为两派,有赞成老师的,
但更多的是站在家长一边,控诉老师和某些家长的酸葡萄仇富心理。
大家似乎都义正言辞的表明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的,自己不仇富,那么之前因为刘强东性侵而被戏言的奶茶妹妹,又是怎么躺着中枪的呢?面对一个既要应付丈夫出事,又要带娃的母亲,难道诸位看客当时也没有吃瓜起哄吗?
跑车事件和奶茶妹妹变抹茶妹妹,其实舆论导向都是相似的。看客的价值观到底是因人而异还是因事而异,真的是网上网下,人前人后一致如初吗?
01
理清楚自己真正的价值取向以后,我们再来深入地讨论这件事。跑车接送引发的争论,其实不是简单的该不该的问题,这里面透露的是一个社会问题,即教育资源稀缺及不公平的问题。
跑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钱,有钱就会有权势,有权势又意味着什么?注意了,这才是最重要的,意味着你将占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杭州某民办小学新生家长说明会上,校长就曾直言: “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些都是关系进来的,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情况不好会被劝退,但既然已经进来了,那怎么办,也没有办法,说实话有些问题的孩子,劝退了让家长自己带,我们还不放心,那还是放在老师这里带着更好些呢……”
关于择校这件事,已经不是校长说了算的了,这中间有多少内幕,大家其实也都心知肚明。大多数家长的仇富,其实并不是仇富,而是恐惧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公平的教育资源,即使孩子天赋好,即使孩子够努力,但有些事不是你够好够努力就能办成的。
02
出生决定命运,这也是特别真理的一件事,也是更多人仇富的原因。因为很多事情,已经超出了家长的能力范围,这种无力感、对孩子的歉疚感、对命运的不公,最后转换成了对特定人群的一种仇视。其实,家长仇视的并不是财富本身,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谁都更钟爱奢侈品牌。只是,当权钱交易霸占更多教育资源时,哪个有娃的家长能忍得住自己孩子被边缘化?
但这个事情在中国社会目前是无解的,那家长们该怎么办?显然继续仇视、拉黑富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毫无意义。那么,鸡汤性的引导呢?
闺密孩子的小学老师,针对这个事,特别给孩子们讲了一个 故事:“三间旧衣服的启示”,说的是乔丹小时候家境贫穷,在爸爸的引导下,想办法把旧衣服从20美元卖到了200美元一件的励志故事,中心思想是乔丹爸爸的一句话:“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更何况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
故事确实是好故事,但反问闺密,如果在中国这个环境下,你的孩子输给了一个哪方面都欠缺的同学,你的孩子因为你“家长工作”没到位被边缘化,他一次次被打击后,来找你寻求原因,旧衣服的启示还管用吗?
03
心理学非常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让一群大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试验。他们分成两伙人,一伙人扮演监狱狱警,另外一些人则扮演囚犯,在24小时内开始模拟监狱里的日常生活。
结果证明,扮演狱警的人在模拟监狱的情境,开始变得有暴力倾向,扮演囚犯的人则预谋造反。实验从侧面证明:环境可以逐渐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在某些情境下会变成嗜血的狂魔。
社会环境普遍影响力不容小觑,“三件旧衣服”在美国社会可以成为激励,但在中国社会确会让孩子一次次被打击,从而怀疑人生。
问题似乎又回到了原点,无解。社会性问题确实是个人能力所不能改变的,现在我们看清了这个问题的根本,首先就要避免用两种极端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其次,人类最大的本领是适应,中国人也有一个优良美德是求同存异。既然,目前没有办法解决,那可以搁置,调整到一个自己可接受的适应状态,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暂时的缓冲,而这个缓冲,就是我们必须定好自己的阶层定位及能力所限的最高目标。
04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不管孩子,还是一个家庭,都应该先清楚自己现有水平在哪里。清晰自己的定位后,再看看从目前这个位置,尽力而为能达到的一个目标是什么,那么这段区域,才是最适合的奋斗目标。
所谓的心态扭曲,就是因为把别人的目标当做自己的,结果高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极限。而那些心灵鸡汤,常常营造出今天三轮车将来飞太空的错误定位,导致本该是现实和理想,结果变成了现实和幻想,也就毫无实践意义。每个孩子和每个家庭,只要着眼于属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努力,更能体验短期目标实现的喜悦,才有动力和正直的态度,继续在这不平的社会中,平稳的走下去。